“原文”

凡與敵對壘,不可令軍士通家書、親戚往來,恐言語不一,眾心疑惑。法曰:信通問,則心有所恐,親戚往來,則心有所戀。

“今譯”

凡是與敵軍作戰對陣時,不可讓官兵通家信,也不能讓他們和親戚往來,這是怕家人和親戚說法不一,引起軍心猜疑。兵法說:寫信問事,心裏就往往有所畏懼;和親戚朋友往來,心理就會有所牽掛。

“戰例”

蜀將關羽屯江陵,吳以呂蒙代魯肅屯陸口。蒙初至,外倍修恩德,與羽厚結好。後蒙襲收公安、南郡,而蜀將皆降於蒙。蒙入據城,得羽及將士家屬,皆撫慰,令軍卒不得幹曆人家,有所取求。蒙麾下士,與蒙同汝南人,取民一笠,以覆官鎧,雖公,蒙猶以為犯軍令,不可以鄉裏故廢法,乃泣而斬之。於是,軍中震栗,道不拾遺,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藥,饑寒者與衣糧。羽還,在道路,每使人相問,蒙輒厚遇之,周遊城中,家家致問。羽人還,私相參問,鹹賀家門無恙,相待過於平時,故羽士卒無鬥誌。會權又至,羽西走漳鄉,眾皆降。

“戰例今譯”

蜀漢將領關羽駐紮在江陵,吳國用呂蒙代替魯肅為將,駐紮在陸口。呂蒙剛到,對外加倍布施恩德,與關羽表示友好;暗地卻偷偷地襲取了公安、南郡等地,蜀將都投降了呂蒙。呂蒙進入城池,俘獲關羽部將家屬,都進行撫慰,命令官兵不得幹擾人家和勒索東西。呂蒙帳下有一同鄉軍官,在老百姓家裏拿了一個帽笠,用來修複公家的鎧甲。這雖是公事,呂蒙還是認為違犯了軍令,不能因為是同鄉就廢除法律,便含淚將他斬首。於是軍隊內部都很震動,路上誰丟了東西,也無人敢撿了。呂蒙早晚還派親近的人撫恤老人,問寒問暖,對有疾病的送醫送藥,對饑寒的送衣送糧。關羽還在途中時,曾派人前去探聽消息,呂蒙都用厚禮對待,讓他們在城內周遊,到家家戶戶去問候。派來的人回去以後,士兵都偷來問訊,互相傳遞消息,說明家中安然無恙,呂蒙待他們比往時更好。因此,關羽的官兵都沒有鬥誌,恰逢孫權又來夾攻,關羽終於向西敗走,部眾都投降了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