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兵家之法,要在應變,好在知兵。舉動必先料敵,敵無變動,則待之;乘其有變,隨而應之,乃利。法曰: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今譯”

凡是兵家的法則,最重要的是根據形勢的變化而采用不同的戰術,最可貴的是能夠準確掌握部隊將士的情況。采取行動前,必須事先探明敵情,如果敵情沒有變化,就要善於等待;如果有所變化,就要隨其變動而有所反應,這樣才能占有有利形勢。兵法說:能夠根據敵情變化采取相應的策略而戰勝敵軍,就稱得上是用兵如神。

“戰例”

五代、梁末,魏博兵亂,賀德倫降晉,莊宗入魏。梁將劉乃軍於莘縣,增壘浚池,自莘及河築甬道輸餉。梁帝詔尋出戰,曰:“晉將未易擊,候進取,苟得機便,豈敢坐滋患害。”帝又遣使問決勝之策。對曰:“臣無奇謀,但人給十斛糧,盡皆破敵。”帝怒曰:“將軍留米將療饑耶?”又遣使督戰。謂諸校曰:“大將專征,君命有所不受。臨敵製變,安可預謀?今揣彼自氣盛,難可輕克,諸將以為如何?”眾皆欲戰,默然。乃複召諸將列軍門,人給河水一杯,因命飲之。眾未測其意,或飲或辭。曰:“一杯之難若是,滔滔河流可盡乎?”眾皆失色。時莊宗兵壓營,亦不出。帝又數遣人促之,尋以萬人薄其營,俘獲甚眾。少頃,晉兵既至,退複戰於故元城,莊宗與李存審夾擊,梁兵大敗。

“戰例今譯”

五代時期的後梁末年,魏博地區駐軍叛亂,脅迫節度使賀德倫投降了後晉,後唐莊宗李存勖進駐魏州城。後梁大將劉率兵在莘縣布下防線,增修營壘,加固城防,並且疏浚河池,在從莘縣到黃河邊修築了一條通道,專門輸送糧餉。梁末帝催促劉尋進攻李存勖。劉說:“晉軍並不容易攻打,我正在觀察敵情,一旦有了機會再迅速出擊,我哪裏敢拖延時間偷安而導致內部產生危機?”梁末帝於是又派人視察,並詢問劉作戰方針,劉回答說:“我也並沒有什麼奇特策略,隻要能給我的部下每人十斛糧食,就可以打敗敵人。”末帝聞知大怒,說:“劉是用糧食來治療饑餓病的吧。”又派特使來監督作戰。劉對部下說:“大將遠征在外領兵作戰,即使是皇上的旨意有時也可不接受。同敵軍交戰中,要隨機應變,哪能事先決定作戰的方法呢?從目前情況看,敵方已經作了充分準備,不是輕易可以擊敗的,諸位將軍以為如何?”各位將領要求出戰,劉尋默默不答。有一次,劉把各位將領召集到帳前,每人發給一碗水,讓他們喝下。大家迷惑不解,有的喝了,有的借故沒有喝。劉說:“喝一碗水都這樣困難,那滔滔不盡的河水又怎能一下喝完呢?”各位將領聽了,大驚失色。當時正碰上李存勖率兵進逼劉的營地,劉仍按兵不動。末帝又屢次派人責成劉馬上作戰,他這才親率萬餘名將士突然襲擊魏州,抓的俘虜和繳獲的物品實在不少。等了一會兒,李存勖的援兵趕到,劉便命部隊退回去。後來又在故元城交戰,劉因被李存勖和李嗣源、李存審前後夾擊,被打得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