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能力考核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近年來,考試改革的探索不僅明確了方向,即考查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能力的考查,而且也找到了能力考核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這就是:
1.堅持理論聯係實際的原則,既要緊密聯係中學政治課教學的重點內容,又要積極反映當前國內外形勢發展中的熱點問題。命題要迎著這些熱點、重點問題上,而不是回避考點。應該是“考點”加“熱點”。這是政治學科高考命題的一個原則,也是政治學科獨特功能所在,它體現著黨和國家的意誌,時代的精神。這就要求平時教學應主動地回答學生所關心的熱點、重點問題,並從中提高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能力考核中,應努力為考生設置新情景,提供新材料和提出新問題。此所謂“三新”問題,能有效地考核考生自己分析、解決同題的能力,逐步改變以知識記憶的多少分優劣的評價標準。專家認為,無論多麼複雜的問題,隻要不是第一次遇到,或者已經過強化訓練,那就隻能測出“操練”能力,即記憶和熟練能力。相反即使是較為簡單的問題,隻要是第一次遇到,也可能是考查應用能力。近幾年來,這種“三新”問題不斷增加,使命題取材非常廣泛,形式非常靈活,拓寬了考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即不僅有從具體到抽象的方法,也有從抽象再到思維具體的方法。考生隻能根據試題提供的具體材料和要求作答。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隻有這樣,才能真正避免死記硬背,猜題押題,臨時突擊的現象。這種有效考核能力的方法,必然會引導平時教學注意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3.注意能力的考核,絕不意味著削弱對基本理論知識的考核。知識和能力雖有區別,但二者又是統一的。知識是能力的載體,能力是知識的運用和遷移。注重能力考核是針對過去“重知識、輕能力”而言的。注重能力,絕不意味著要輕視知汲,相反是對知識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死知識”變為“活知識”。我們所要求的能力,隻有建立在紮實的知識上,才能有所提高和發展。事實上,考試成績不高往往是由於基礎知識不紮實造成的。
四、能力培養訓練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近年來,人們對各種具體能力的培養總結了一些很有效的方法,如提高記憶能力的“目的強追記憶法”、“濃縮簡化記憶法”、“形象興題記憶法”、“係統圖表記憶法”、“分解要點記憶法”等,就各種具體能力的培養而言均具有個性,方法具有多樣性。撇開能力培養的個性,從一般觀點來看,能力培養也有共同規律和共性。下麵儀就能力培養的一些基本原則和方法,歸納如下。
1.掌握基礎理論知識,是培養訓練能力的前提和基礎。能力的培養訓練要通過知識的載體。知識和能力關係密切,心理學和學習學都認為二者是雙向反饋係統。知識豐富,能力發展,能力發展又能加快知識的獲取和提高知識的質量。知識是能力的前提和基礎,能力是獲取知識的條件,我們要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培養能力,培養能力的條件下掌握知識。沒有紮實的、係統的、條理的理論知識就不可能培養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要自己整理或梳理知識.找到知識的內在聯係和規律。如學習哲學常識,我們知道哲學是世界觀的學說,又是方法論的學說。哲學書一般都是按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闡述的。一般說來,用是字聯接和表述的講的是世界觀;用要字聯接和表述的講的是方法論。世界是物質的,一切要從實際出發;世界是普遍聯係的,要用聯係的觀點看問題;世界上的矛盾都有特殊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等等。又如政治常識共五課書,八個方麵的問題:政治的含義、階級、國家、民主、政黨、民族、宗教、當代國際關係。這些政治現象之間有什麼聯係呢?我們可概括為:經濟是基礎是根源,階級是實質,國家是核心,民主是主線,政黨是關鍵,民族和宗教是重要政治現象,國際關係主要是指國家之間的關係。每一方麵又有許多內容,也要進一步搞清,建立起一定的必要的知識體係,隻有在此基礎上,分析解決同題的能力才能有所提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