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緊密聯係實際,給教材注入新內容,這是培養訓練能力的基本環節。教材隻能闡明馬克總主義的基本觀點和社會科學的基本常識。教材中所述靜罄本事實也都是已經發生過的。教學則要求密切聯係當代國際社會和我國理代化建設的實際,防止從概念到概念推理式的教學方法。教學和考試都是寓基本理論於基本事實之中。應該重視時事政治內容的教學,不少學校堅持課前五分鍾由學生輪流安排的“時事廣播”、“時事述評”、“時事評論”、“時事專題講座”等形式,力求使教材內容和國內外形勢相結合,回答學生關心的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體現思想政治課的實踐性和開放性,使課本知識變活,提高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要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動腦動手,這是提高學生能力的基本途徑。教學過程是雙邊活動,是教和學兩個積極性,相互作用的配合過程,缺一不可、要改變過去教師辛辛苦苦,包辦代替,學生坐等記背,被動學習的做法,它不利於學生能力的訓練培養。現在不少教師采用的“讀、議、講、練”四字法和“預習、共學、練講”三環節法,還有“先練後講”的嚐試教學法等,對於掌握知識,訓練能力起了很好的作用。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各個環節。
4。“四點合一”的問題,交學生討論,這是培養訓練能力的重要方法。“四點”即教材的重點、難點,形勢中的熱點,學生思想中的疑點.交學生討論。討論中自己發言就要把學習的內容,用自己消化的語言表述出來;聽別人發言可以使自己受啟發。有伯納說:“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麼,你和我仍然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將各有兩種思想。”中學生特別是高中學生,自我意識增強,願意表現自己,重要同題通過他們討論或爭辯。這樣會既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又鍛煉他們的各種能力。近幾年高考試題就設置了學生對問題討論的情景,要求考生表述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