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單元 高考試題特點及解題方法指導示例剖析(一)(3 / 3)

總之,簡答題題目靈活,角度多變,非教材的簡單搬家,它和教材的關係是“源於教材,高於教材,活於教材。”“題在書外,理在書中,預料之外,情理之中”(當然辨析題和論述題也是如此)。這些特點使簡答題更多地擔負起了考能力區分考生的任務。簡答題不簡單,同樣需要具備紮實的基礎知識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2.試題類型及解題指導

(1)簡答題主要有三種類型:直問式簡答題。如簡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成語所含的哲學道理。比較式簡答題。如比較貨幣和商品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材料式簡答題。如下麵示例解析例題2。

解答簡答題的一般要求是:第一,要認真審題,準確把握命題的含義,明確考查的知識重點及能力要求。第二,根據題目的要求,確定答案的要點。第三,文字要簡練、準確,條理清楚。

解答簡答題的一般思路是:先回答是什麼,再回答為什麼或怎樣做。但是,要根據命題內容的變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示例解析

[例1]有人認為,“搞市場經濟,就要放開價格;放開價格,就得提高價格,政府不應幹預”。為什麼說這種觀點是片麵的?

答案要點:

(1)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建立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的機製。價格從管製到放開是我國由計劃經濟體製轉變為市場經濟體製的客觀要求。搞市場經濟,就要放開價格。

(2)商品的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價格不能任意上漲或下跌。放開價格不等於提離價格,任意提高價格是違背價值規律的。

(3)市場本身有缺陷,政府還必須對市場價格進行宏觀調控。

答:能力要求——1、2、3、4、5、6

解析:此題是,995年高考試題第32題。命題是針對近年來在建立社會主義書場經濟體製過程中社會上有一些人對放開價格的曲解。他們認為放殲價格就等於提高價格,政府幹預價格就是違背市場經濟規律。試題要求說明這一觀點的片麵性。該題有人認為的內容具有辨析的性質.設問“為什麼說這種觀點是片斷的?”又把它納入簡答題的範圍。

答題思路:

(1)指出了搞市場經濟就要放開價格的理由。

(2)指出了放開價格不等於提高價格的理由。

(3)指出了政府應該幹預的理由。第一點肯定了“有人認為”的正確部分,第二、三點分析指出了“有人認為”的錯誤部分。解答好這道題。必須運用教材的幾處觀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同題、價值和價格關係、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宏觀調控等知識.使試題具有綜合性,涉及能力要求的第6個層次,比較典型地體現了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要求。

[例2]我國農民把農村的發展生動地概括為“無農不穩,無工不富”。根據所學的經濟常識,談談你對這種說法的認識。

答案要點:

(1)“無農不穩”主要是指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雙有農業穩定發展。卡能保征農村經濟和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繼康發展。

(2)“無工不富”主要是指隻有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才能使農民盡快冒裕起來。這是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3)鄉鎮企業的發展有利於增加對農業的投入.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促使農村剩餘勞動力就地轉移;而農業的穩定發展,又能為鄉鎮企業發展提供豐富的原材料和廣闊的市場,二者是相互促進的。

答:能力要求——1、2、3、4、5

解析:此題是,996年高考政治試題第32題。此題源於經濟常識教材第六課篷勃發展的三大產業,即農業、工業及第三產業。審析題目可知要求回答農村經濟發展問題。

答題思路:

(1)是“無農不穩”的道理。

(2)是“無工不富”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的認識。

(3)是講二者的關係。這裏值得注意的是,孤立地看“無工不富”的“工”不等於鄉鎮企業,但是教材下冊第34頁倒數第二行是這樣闡述的:“鄉鎮企業圍繞農業辦工業,大大支援了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題目又限定了“農村經濟發展”的問題,所以,“無工不富”主要是指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的意義。如果不認真審題,一見“無農不穩,無工不富”很可能答成農業的關係,而造成失誤。這充分體現了試題和教材的關係:“源子教材,高於教材,活於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