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單元 高考試題特點及解題方法指導示例剖析(二)(2 / 3)

(3)先富的根本目的在於共富,國家隻有一方麵提倡先富幫後富,一方麵對收入過份懸殊的現象實行幹預和調節.才有助於防止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否則。先富未必共富。(這是對題中不科學觀點的辨析。)

答:能力要求......,、2、3、4、5

解析:這是1994年高考第36題。審析題目可知屬“正誤混雜型”辨析題。要求回答共富和先寓的關係。題中“共富必須先富”的觀點是正確的。它是由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分配製度決定的。“先富必然共富的觀點是不準確的。先富達到共富是有條件的,即國家要提倡先富幫後富,對收入過分懸殊的現象要幹預調節,否則先富未必共富。這道題要求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觀點判斷理論是非。充分體現了對辯證思維能力的考查。

[例3]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權力是由全體人民直接行使的。這是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的本質區別。

答題要點:

(1)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權力由人民行使,但不是直接行使。

(2)我國全體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方式是間接的,即通過選舉人民代表,由人民代表組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

(3)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的本質區別在於國家是否由人民當家作主。行使國家權力的方式,並不是社會主義民主與資本主義民主的本質區別。

答:能力要求——j、2、3、4、5、6

解析:這是1997年高考第36題。這道辨析題和前麵題目比較義有瓶特點。設題“錯中有錯”,要求“辨中有辨”。題中兩句話,第一句話錯在“國家權力由全體人民直接行使”,第二句錯在,把上述說法看作是社會主義民主和資本主義民主的本質區別。據題目要求。必須辨清我國人民怎樣行使國家權力;兩種民主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四、論述題的特點及解答方法

論述題是高考政治試題長期使用的一種題型。考試說明中規定的七種能力要求.都可以通過這種題型來檢驗。分值約占25%。近幾年,隨著命題改革的進展。論述題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1.論述題的基本類型和特點

論述題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標準可分為不同類型。最常見的是從命題規定的作答形式上看,論述題可分為以下兩大基本類型:(1)限製性論述題,即對作答範圍和方式作了限製的論述題。考生答題時發揮的自由程度較小,較適合於考察理解、分析和表達能力,具有評分客觀和較易的特點。如既然提高勞動生產率會降低商品價值,資本家為什麼還要競相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由此而引起的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率的普遍提高,又會給資本家帶來什麼好處?(2)擴展性論述題,即考生須自己確定答題所用知識的內容和方式的論述題,考生答題時發揮的自由程度較大,答案要求比較靈活。過去,這類題隻提考核重點和評分要求,不擬答案。後來采取擬答案給綜合評價分,但效果不理想。主要是閱卷中存在問題,今後答案可設一個或兩個,可圍繞一個中心,多角度、多側麵回答。此類題既要全麵.又要深刻,二者兼得很難。擬采取“全麵”的肯定,“深刻”的鼓勵,隻要抓住問題的關鍵,說理透徹均可得高分或滿分。這類論述題給考生提供了綜合、評價的可能,是能力要求較高的試題。

從能力考核方法的要求來看,論述題又可分為以分析、演繹為主的論述題,如,997高考第38題,以綜合、歸納為主的論述題如1997高考第39題。當然無論考核哪種能力為主,都要求考生具備從具體到抽象再到思維具體的方法和能力。

無論哪種類型的論述題,它的基本特點是:

(1)有較強的時代感和思想性。高考是體現國家意誌的考試,政治學科尤為突出,這是這門學科的性質和特點決定的。論述題比較適於考查理論聯係實際的能力,政治科高考要反映時代的特點和國內外形勢發展中的實際問題,這已成為曆來命題的原則。

(2)能夠考查較高層次的能力。特別是材料式、引文式的論述題,由於問題是新的,學生必須自己去分析解決,這樣就能較有效地克服猜題押題、死記硬背等弊端,使考生有充分發揮自己水平和能力的機會,能考核考生對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的綜合認識和評價能力。

2.論述題解答的基本要領

各類論述題,雖然題型有別,但解答它們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卻有相同之處,即認真審題,弄準題意要求;認真解題,抓好三個環節。

(1)認真審題,弄準題意要求。這是解題的前提。直問式論述題審題較易,一般題意和要求都比較明顯。材料式、引文式論述題審題任務更困難。不僅要審閱材料、引文,還要審閱對材料、引文的伺題要求。審材料要做到:分出層次;找出內在聯係;概括出觀點。簡言之,要弄清材料所說是何意。審問題要做到:在弄清材料、引文的觀點後,問題的要求是什麼?然後選擇合適的理論知識,把兩者結合起來,圍繞中心去論述。

(2)認真解題,抓好“明確論點、確定論據、合理論證”三個環節。

第一,明確論點。這是在審題的過程中,弄清題意要求後確定下來的。確定下來的論點,即待論證的中心觀點或若幹個基本觀點。這是解題的前提。材料式、引文式論述題其論點往往隱含在材料、引文之中,必須多看幾遍,反複思考,才能將其概括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