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元悖論:不可能三角(2 / 2)

第一種,保持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資本的完全流動性,必須犧牲彙率的穩定性,實行浮動彙率製。這是由於在資本完全流動條件下,頻繁出入的國內外資金帶來了國際收支狀況的不穩定,如果本國的貨幣當局不進行幹預,即保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那麼本幣彙率必然會隨著資金供求的變化而頻繁波動。利用彙率自動調節機製將彙率調整到真實反映經濟現實的水平,可以改善進出口收支,影響國際資本流動。雖然彙率調節機製本身具有缺陷,但實行彙率浮動確實較好地解決了“三難選擇”。但對於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來說,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信心危機的存在會大大削弱彙率調節機製的作用,甚至起到惡化危機的作用。當彙率調節機製不能奏效時,為了穩定局勢,政府的最後選擇是實行資本管製。

第二種,保持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彙率穩定,必須犧牲資本的自由流動性,實行資本管製。在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下,在彙率貶值無效的情況下,唯一的選擇是實行資本管製。這實際上是政府以犧牲資本的完全流動性來維護彙率的穩定性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大多數經濟不發達的國家,都是實行這種政策組合。這一方麵是由於這些國家需要相對穩定的彙率製度來維護對外經濟的穩定,另一方麵是由於它們的監管能力較弱,無法對自由流動的資本進行有效的管理。

第三種,維持資本的完全流動性和彙率的穩定性,必須放棄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根據蒙代爾—弗萊明模型,資本完全流動時,在固定彙率製度下,本國貨幣政策的任何變動都將被所引致的資本流動的變化而抵消其效果,本國貨幣政策喪失自主性。在這種情況下,本國或者參加貨幣聯盟,或者更為嚴格地實行貨幣局製度,基本上很難根據本國經濟情況來實施獨立的貨幣政策對經濟進行調整,最多是在發生投機衝擊時,短期內被動地調整本國利率以維護固定彙率。可見,為實現資本的完全流動與彙率的穩定,本國經濟將會付出放棄貨幣政策自主權的巨大代價。

中國由於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曆史還比較短暫,國民經濟抵禦市場風險能力以及進行宏觀調控的政策手段和法律體係還不健全,因而中國采取了上麵所述的第二種模式,即保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穩定彙率,而對資本的自由流動進行了限製。但隨著人民幣國際化呼聲越來越高,資本的自由流動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得以實現,屆時中國將會從第二種模式轉為第一種模式,即保持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資本的完全流動性,放棄固定彙率製,而實行浮動彙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