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國家發展戰略(一)(1 / 3)

現代科技迅猛發展,科技競爭日趨激烈,多極化的世界科技格局中的力量對比也不斷發生變化。為了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世界各國紛紛調整科技發展戰略,以期在21世紀立於不敗之地。

80年代末科技地位受到嚴重挑戰的美國,在“冷戰”結束後積極抓住知識經濟崛起的機遇,對科技政策作大刀闊斧的調整,率先邁入知識經濟時代,其世界第一科技大國的地位近期內將得到進一步鞏固。重基礎輕應用的歐盟和重應用輕基礎的日本,進入90年代後其科技發展均顯露出比例失調的弊端,與美國的差距有逐步擴大之勢。其中日本因科技發展後勁不足而致使其經濟發展速度大大下降,日本科技麵臨的挑戰更為嚴峻。不過,由於歐盟和日本近年來大力調整科技發展戰略,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其科技仍將會出現一個大發展的局麵。昔日科壇巨人原蘇聯的主要繼承者俄羅斯,其科技在曆經6年的嚴重滑坡之後現已出現轉機跡象。與此同時,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在科技領域中迅速崛起,已日益成為世界科壇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世界科技格局

(一)美國輕裝上陣

1991年“冷戰”結束前,軍用科技的巨大包袱使得美國科技發展無法輕裝上陣。對此,美國總統克林頓1993年上台後力主將科技從軍用轉向民用。1993年,美國政府放棄了“星球大戰”計劃,停建了超級超導對撞機,縮減了“自由”號空間站,同時,提出了大量發展諸如“信息高速公路”等將科技與市場相結合的措施。美國軍事工業的資金、技術和人才優勢極大,科技發展重點由軍用轉向民用,使美國科技發展如虎添翼,其世界第一科技強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和加強。近年來,美國一直強調科技和教育工作。1996年11月5日晚上,克林頓連任總統競選勝利後在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說:“為提升美國競爭力,我們要好好培養未來一代……讓每一個8歲的能讀,每一個12歲的會上因特網,每一個18歲的可以上大學。”

自1993年以來,美國工業生產增長的45%是由信息產業帶動的。1997年底美國45%的家庭擁有電腦,美國因特網用戶占全世界的54%。科技的發展使得美國經濟近年來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1997年經濟增長率達到3.9%,創9年來最高紀錄。1998年4月美國商務部在一份題為《崛起的數字經濟》的報告中指出,信息技術產業5年來為美國創造了1500多萬個新的就業機會,是使美國目前的失業率降至30年來最低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據美國電子協會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近幾年中,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美國高科技產業的雇員人數迅速增加,全國15萬家高科技公司雇用的450萬人中,約有50萬人是近兩三年中增加的,1997年一年就增加了20萬人。為保持美國經濟和競爭力在世界的領先地位,美國正努力為知識經濟的發展創造條件。麵對技術勞力緊張,美國政府和企業界正加強對在職和失業人員的培訓,鼓勵年輕人學習信息技術和相關技能,並加快從國外引進“價廉物美”的一流技術人才。1998年4月初,美國參議院通過一項法案,放寬外國技術人員進入美國勞動市場的限製,由原來的每年6.5萬人增加到11.5萬人。

(二)日本後勁不足

重應用輕基礎、科研投入“民高官低”的日本,進入90年代後嚐到了後勁不足的苦頭,它一方麵沒有像美國那樣及時抓住知識經濟崛起的機遇,另一方麵也不具備美國那樣開拓知識經濟的能力。一向被日本引以自豪的電子業1992年度虧損223億美元。專家認為,這一衰退不完全是周期性的,而是結構性的。盡管日本前些年就意識到今後可能出現的危機,並一直在采取補救措施,但船大調頭難,這樣的情況除了使日本科技發展後勁不足以外,還使日本的研究與開發受製於人。1992年之後的4年內,日本經濟平均年增長不足1%,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中最低的。到1997年底,日本因特網用戶占全世界的8%,遠低於美國。

為了追趕知識經濟時代的步伐,日本目前正在調整科技發展戰略。在1995年11月通過的《科技基本法》的基礎上,日本政府又於1996年7月公布了“科技基本計劃”,進一步提出增加科研投入、強化人才培養和加強獨創性的基礎研究等新措施。1997年12月,日本政府還決定將科技廳與文部省合並,成立“教育科學技術省”,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

(三)歐盟力圖擺脫危機

如果僅從科研總體實力推斷,歐盟應超過日本接近美國。歐盟各國的科研投入總和高於日本,為美國的一半多,但由於資金、設備和人力分散,使得歐盟科研能力大打折扣,在基礎研究領域歐盟領先於日本,在應用科技領域又落後於日本,重基礎輕應用的傳統使得歐盟科技缺乏活力。1993年10月舉行的歐共體科技首腦會議指出,歐共體國家如果對科技發展再不予以足夠的重視,甚至有可能在下個世紀初被一些發展中國家超過。

近年來,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歐洲聯盟加緊努力,采取了一係列措施調整科技發展戰略,增加科技投入,努力促進科技產業化,以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1993年4月21日歐洲共同體委員會通過了1994—1998年第四個科研框架計劃,以促進歐洲科技的發展。1995年3月初,歐盟主持召開了西方七國集團信息社會部長級會議,提出要建立“全球信息社會”。為此,歐盟計劃在今後10年中投資2000億埃居(即歐洲貨幣單位,1埃居約合1.1美元),用於發展歐洲的“信息高速公路”。歐盟目前正在醞釀製訂第五個科技發展和研究框架計劃(1999—2002年),把生命科學和生態係統、信息技術以及可持續發展定為未來的三個科研重點。該計劃提出的總預算為163億埃居,比第四個科研框架計劃投資增加了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