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推進科技產業化進程已成為歐盟各國科技政策的主旋律,這一點充分反映在歐盟及其成員國目前已在實施的一些包括“尤裏卡”計劃在內的科技發展計劃上。早在1985年,歐盟就在法國的倡議下提出了旨在通過加強企業和研究機構在高技術領域的合作,增強歐洲各國生產能力和競爭能力的“尤裏卡”計劃。雖然當時尚未出現“知識經濟”的概念,但是現在來看這不失為一項頗具“先見之明”之舉。到1998年,參與這一計劃的20多個國家的公司達2300家,科研及其他機構1000家。到1996年6月底,在“尤裏卡”計劃範圍內已完成的科研項目達360個,正在實施的科研項目有718個。
除“尤裏卡”計劃外,歐盟還製定了歐洲科技合作計劃,並把這兩大計劃與科研和技術發展框架規劃同步實施,使之齊頭並進,相輔相成,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開發信息、通信、能源、生物技術、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以期占領科技“製高點”。
1997年7月,歐盟委員會發表了《2000年議程》,明確提出要“將知識化放在最優先的地位”。是年年底,歐委會又發表了題為《走向知識化歐洲》的報告,強調為實現經濟的知識化而加強歐盟的教育、培訓和人才的造就。
在科研方麵,歐盟提出了一係列“關鍵性行動”,包括加強科研的國際合作,推動中小企業參與科技研究,充分發揮人的潛力,加強科研培訓網絡等。歐盟還注意利用內部大市場的優勢,加強各成員國間科技人才的流動、交流與合作,避免重複設項,重複投資,支持歐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高科技方麵的跨國界以及與歐盟以外企業的合作。
在推廣科技合作時,歐盟提倡科研機關、高等院校和企業“三結合”搞科研,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把企業作為主體進行研究開發。如1995年,歐盟共選定各成員國科研機關、高等院校和企業提出的2660個研究課題,歐盟本身投入了20.33億埃居的資金。與此同時,歐盟還努力改變以往那種“重基礎輕應用”的方針,積極推進科技產業化和科研成果的商品化進程,以確保歐盟科技的活力,立足於21世紀的可持續發展。
為了促進科技的長遠發展,歐盟從1997年以來,更強調教育是一種“戰略投資”,是各成員國“立國之本”,因而要注重“人才開發”以及“終生教育”。為此,歐盟已經發起了名為“萊昂納多計劃”和“達·芬奇計劃”等職工培訓和人才開發計劃。歐盟正逐漸把教育放在知識經濟的中心,使正規教育和職業培訓“雙管齊下”,並越來越重視知識的生產、擴散和運用。
(四)俄羅斯開始出現轉機
“冷戰”結束後因政局動蕩、經濟困難而遭受嚴重挫折的俄羅斯科技最近開始出現轉機,但能否恢複元氣需要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兩大前提。前蘇聯科技投入占國民收入的5.6%,1992年俄羅斯的這一數字則下降到2%以下。俄國科學院1992年人均月工資隻有4600盧布(不足10美元),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經過6年多的經濟滑坡,1997年俄羅斯年通貨膨脹率降到11%,有專家認為俄羅斯連續6年的經濟危機即將結束,這使得俄羅斯有暇顧及科技發展。但1998年俄羅斯發生的大規模經濟危機又使俄羅斯科技雪上加霜。不過,俄羅斯仍在努力發展科技事業。1996年8月,俄羅斯出台第一部科技法,加強高科技的發展,促進科技產業化。1998年3月,俄羅斯政府提出在最近3年內將對科技領域投資100億新盧布(按當時彙率約合16.6億美元)的草案,要求俄羅斯科技工作應適應生產和市場的需要。
(五)發展中國家正在崛起
在知識經濟大潮迅猛而來之際,一些發展中國家改變了過去“資源興國”和“勞動力興國”的發展戰略,而走上科教興國之路。
以高科技特別是信息技術為支柱的知識經濟對於發達國家是生產力發展的自然結果,但對於發展中國家則是挑戰與機遇並存。在麵臨科技、人才和資金困難的同時,很多發展中國家看到了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大力加強科技與教育工作,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在亞洲,除了中國1995年開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外,印度、韓國、新加坡等也製定了類似的方針。1998年3月,印度新政府發表行動綱領指出,印度要加強科研和信息工作,以使印度成為電腦軟件大國。此外,印度還計劃到2005年消除文盲。韓國1997年3月通過科技革新特別法規定,在1997—2002年的5年期間,韓國政府科研投入應在政府總預算中占到5%。韓國政府1997年度科技預算約合24.3億美元,僅占政府年度預算的2.9%。
在拉美,由阿根廷、巴西、烏拉圭和巴拉圭組成的南方共同市場擁有2億人口,年國內生產總值近1萬億美元,在科技和教育領域已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巴西科技、教育投入近年來呈增長趨勢,1996年巴西科研投資總額達69億美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而1992年僅占0.7%。巴西計劃在2000年將科研投資增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6%。巴西教育經費1993年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3.5%,1997年已增加到4.6%,10年之後即2007年將進一步增加到6%。
在非洲,不少國家開始認識到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近年來非洲經濟形勢的好轉使得非洲有條件發展科技教育事業。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自1995年非洲經濟增長率首次超過人口增長率後,1996年非洲經濟增長率由1995年的3.2%上升到4.6%,1997年達到5%,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熱點地區之一。長期落後的非洲科技開始出現新局麵,到1998年上半年非洲53個國家中除了剛果(金)因戰亂沒有進入因特網外,其餘均建設了與因特網連接的入口,而1995年還隻有南非和北部非洲共5個國家與因特網連接,這表明非洲科技已開始與國際接軌。在非洲較為發達的南非,教育預算近年來在各項預算中一直名列榜首。1998年3月提出的1998—1999財政年度預算中,教育經費占28%,達到450億蘭特(合90億美元),比上年度增加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