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奔馳公司重視科研
隨著知識經濟的崛起,技術創新在商業競爭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作為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奔馳公司重視科研投入取得成效是企業依靠技術創新增加競爭力的一個典型事例。德國奔馳公司重視科研投入、吸引人才,以強化自身科研實力,提高競爭力。1997年奔馳公司用於研究與開發的投資總額為98億馬克,比上一年增加了11%,約相當於公司當年銷售額的8%。據奔馳公司負責科研的董事克勞斯-迪特爾·福林格1998年9月3日在記者招待會上說,目前全世界隻有7家企業的科研投資規模超過奔馳公司。1998年奔馳公司僅用於研究領域的投資就高達6億馬克,比1997年增加6%。奔馳公司堅持重視研究與開發投入帶來了較大的回報:奔馳公司目前提供的產品有4/5是近5年才開發出的新產品;奔馳汽車的油耗近兩年來下降了近8%,由每百千米耗油8.9升下降到了目前的8.2升;奔馳汽車的電子裝備也大大增加,提高了汽車的綜合性能。奔馳公司十分注重吸引高質量技術人才,目前平均每年吸收500—700名高校畢業生,現擁有一支約有1.2萬名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和1600名其他領域研究人員的研究與開發隊伍。公司計劃在未來3年中平均每年吸收1500名機械製造、電子、工程技術及航空航天領域的高等院校畢業生。
七、愛爾蘭
愛爾蘭麵積70282平方千米,位於歐洲西部的愛爾蘭島南部,西瀕大西洋,東北同英國的北愛爾蘭接壤,東隔愛爾蘭海與英國相望。人口362.1萬(1996年)。
愛爾蘭是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國,糧食不能自給。50年代末開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60年代經濟取得較快發展。1973年加入歐洲共同體,依靠共同體的援助,經濟又獲得持續發展。1995年國內生產總值達350億愛爾蘭鎊(547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9800愛鎊(15313美元)。
愛爾蘭鉛鋅礦已探明儲量為9840萬噸,是歐洲鉛鋅生產大國之一。
目前愛爾蘭的電子、信息技術、化工、冶金、機械逐步取代紡織、成衣等傳統工業成為工業的支柱。
有“歐洲小虎”之稱的愛爾蘭,近年來經濟出現了引人注目的持續快速增長勢頭。1994—1996年,愛爾蘭經濟增長了22%;1997年,其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高達7.5%,在西方發達國家中獨占鼇頭。據經合組織預測,1998年愛爾蘭經濟增長率預計在7.3%左右,仍將保持領先地位。
愛爾蘭的經濟騰飛,除了得益於以出口為導向的開放型經濟模式、適當的財政金融政策和較穩定的社會環境等因素外,以知識為本,成功地吸引外資發展知識密集型高科技產業,是其中的關鍵因素之一。
80年代以來,美國在歐洲電子和計算機行業的投資有40%流向了愛爾蘭。目前,已有300多家外國信息技術公司在愛爾蘭建立了研究開發和生產基地,涉及軟件、硬件、通信、計算機網絡等各個領域。在世界十大製藥公司中,目前已有9家在愛爾蘭投資設廠。
外資大量集中於電子、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領域,加速了愛爾蘭經濟結構的改革,有力地增強了其出口競爭力,這些都對愛爾蘭經濟發展產生了舉足輕重的積極影響。
目前,電子類產品在愛爾蘭出口中的比重已占到1/3以上,創造的就業機會達到3.2萬個。歐洲市場上銷售的個人電腦1/3是由設在愛爾蘭的公司生產的,歐洲40%的個人電腦套裝軟件和60%的商業應用軟件也產自愛爾蘭,愛爾蘭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軟件中心。另外,生物醫藥行業每年為愛爾蘭創造的出口額超過了70億美元。
外國資本對愛爾蘭的青睞,固然與愛爾蘭政府采取的低稅收優惠政策及其完善的通信等基礎設施有關,但所有在愛爾蘭投資的外國高新企業一致認為,愛爾蘭最吸引它們的還是當地高素質的勞動力。
愛爾蘭政府向來重視基礎教育和人才的培養,1967年就率先在歐洲推行免費中等教育。經過多年努力,現在愛爾蘭人均受教育程度在歐盟國家中名列前茅,這與其高速的經濟增長率相得益彰。愛爾蘭中學畢業生中約有一半可入大學繼續深造,其中60%以上主修自然科學、工程和商務。另外,愛爾蘭的高等教育體製強調大學與工業界,特別是高技術產業的聯係,這使高校畢業生一出校門很快就能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這一切,不僅為國家培養了大量高素質的科技人才,也使得勞動力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為愛爾蘭的經濟騰飛積蓄了最為寶貴的人力資源。
盡管近年來經濟增長勢頭喜人,但愛爾蘭政府清醒地認識到,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目前在愛爾蘭還隻是初具規模,隨著科研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成為現代經濟發展中的關鍵因素,愛爾蘭經濟的未來將取決於企業在高度技術化的全球環境中的競爭能力。為此,1997年4月,愛爾蘭政府專門設立了科學、技術和創新委員會,此外同年1月宣布設立“教育技術投資基金會”,準備通過政府渠道在今後3年內額外投資2.5億愛爾蘭鎊(約合3.9億美元),以改善教育設施,拓展新的研究領域及促進技術創新。
與此同時,愛爾蘭政府還對正在興起的信息技術革命給予了高度重視。為了能充分利用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愛爾蘭政府於1997年4月宣布啟動“學校與2000年信息技術”跨世紀工程,準備在5年內投資3000萬愛爾蘭鎊(約合4700萬美元),用於加強中小學的計算機普及教育,爭取在2000年實現所有中小學與因特網連通。另外,政府還於1997年5月宣布成立“信息社會委員會”,以研究製定愛爾蘭建設信息社會的戰略計劃。該委員會發布的最新報告認為,以信息為基礎的新型經濟為愛爾蘭提供了新的機遇,愛爾蘭在吸引外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上積累的經驗,將為愛爾蘭的發展提供雄厚基礎。愛爾蘭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社會帶來的潛力,提高技術密集型產品和服務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力爭使之在即將到來的知識經濟時代走在前列。
八、俄羅斯
俄羅斯全稱俄羅斯聯邦,麵積1707.54萬平方千米(占前蘇聯領土麵積的76%),居世界第一位。人口1.475億(1997年1月1日)。
俄羅斯礦藏資源豐富,煤炭儲量占原蘇聯的70%以上;西西伯利亞有世界上第二大石油儲積區(僅次於波斯灣);天然氣資源也十分豐富。木材蓄積量占世界總蓄積量的20%,煤炭占30%,石油占40%,天然氣占45%,油頁岩占50%。
以機械製造、鋼鐵、有色金屬、石油、天然氣、煤炭、航空航天、森林及化學工業為主的重工業在俄羅斯國民經濟中起決定性作用。大型原子能發電站有列寧格勒原子能電站和新沃羅涅日原子能電站等,至1998年7月,有核電站29座,核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13%。
俄羅斯聯邦擁有巨大的經濟潛力,工農業都比較發達,國民生產總值約占前蘇聯的70%。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處在體製轉軌時期,麵臨諸多困難,如工農業企業的虧損麵大,預算撥款、上交財稅和企業資金結算拖欠嚴重,企業資金短缺,生產設備陳舊,生產性投資不足等,生產曾一直呈下降的趨勢。
1994年,俄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了13%。1995年,經濟出現了積極現象:降幅趨緩,石油、天然氣等行業出現回升,外貿額、財政收入增加,但經濟整體跌勢仍未能扭轉,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了4%。1991—1996年,消費品價格上漲了6000倍。
1996年俄羅斯仍未能製止經濟滑波,國內生產總值為2256萬億盧布,比上年下降了6%,工業生產下降6%—7%,失業人口增加,失業率為8.9%,企業虧損麵繼續擴大。但在抑製通貨膨脹、增加外貿進口和改進財稅方麵有了明顯改進,通貨膨脹率僅為22%,全年物價漲幅為21%,生活水平處於貧困線以下的人從上年的1/4降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