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南非
南非,全稱南非共和國,麵積122萬平方千米,位於非洲大陸最南部,東、南、西三麵為印度洋和大西洋所環抱。人口為4124.45萬(1995年6月估計數)。
南非是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占全非洲的30%左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近3000美元,居世界第41位,為黑非洲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7倍,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列為中等偏上收入的國家。
礦產資源豐富。黃金、鉑族金屬、錳、釩、鉻等儲量居世界第一位,鑽石、蛭石居第二位,銻、鋯居第三位,煤、鈦等居第四位。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最大部門,門類齊全,技術先進,吸收了全國勞動力的15.9%。
對外貿易在南非經濟中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其中礦產品出口是南非最主要的創彙手段,創彙額占外彙總收入的70%。礦產品80%出口工業化國家,以西歐、北美和遠東為主。
電力工業較發達。發電量占全非洲的60%。國內淨能源消費的20%為電力。主要是火力發電。已建成兩個核反應堆,發電能力各92.2萬千瓦。
農業較發達。除滿足本國需要外,33%的農產品可供出口,占非黃金出口收入的30%左右。
外國投資約占南非每年新投資的10%。其中外國私人直接投資的70%來自西歐,主要是英國,其次是德國、法國、瑞士等國。在南非擁有資產的外國公司約有1120家,投資大多集中於采礦、製造、金融、石油加工和銷售等部門。南非土地麵積很大,當地地價總水平與同等發展程度的其他國家相比,相對便宜許多。其政府積極歡迎外國人去南非投資。
南非擁有比較完善的公共設施、各項轉運係統,港口、公路、空中運輸都很便利。南非歡迎的投資項目,在原則上是以能有效運用當地勞力的企業為主,例如礦產的加工業以及電子工業等。
為了吸引外資,南非製定了一個工業投資獎勵計劃,它分四個部分。
1.遷廠——自國外遷進南非
申請自國外遷移工廠進入南非,南非政府依對南非的效益來審查。經核準遷入南非的工廠,所有機器運費、保險、拆除及安裝費用,可以申請補貼,每一個案最高達100萬蘭特。
2.設立獎勵
遷廠以後的頭兩年,廠家可繼續申請補貼,最高補貼約為160萬蘭特。
3.利潤與生產獎勵
利潤與生產的獎勵計算是為期3年,(20%的稅前盈利)×(1+200%資產回報率)。利潤生產獎勵是“設立獎勵”後3年發給,每年付給一次。
以上各項獎勵計劃最高補貼值約為800萬蘭特,對於1、2、3項計劃,投資地區是有限製的,一般已相當發展的地區就沒有此全部或部分計劃,但是南非的絕大部分地區仍被列為獎勵優惠地區。
4.出口獎勵
出口商可以利用一種計算公式及一份完整的綜合出口獎勵辦法(generalexportincentivescheme)向南非政府提出補貼要求(本辦法的出口獎勵補助是免稅的)。一般而言,在南非境內製造或加工的產品,製造成本有70%來自南非國內,最高可享受約20%的免稅。
(三)駛向信息高速公路
誰擁有了信息高速公路,誰就擁有了未來。為了縮小非洲與世界其他大陸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差距,許多非洲國家正在加緊發展電信服務,建設電信基礎設施,加快經濟信息的傳遞。
一些非洲國家已把電信業當作優先發展的產業,安裝了光纖數字交換係統,並采用了最新的蜂窩式移動通信技術。一項研究表明,盡管有線電話服務在非洲基本處於停滯狀態,而移動電話在過去兩年中卻得到了長足發展。非洲1998年初擁有全球移動通信係統(GSM)用戶已占世界總用戶數的3%,而3年前這個數字還是零。如今,蜂窩式移動電話服務已遍及35個非洲國家,其中大多數在首府城市。
肯尼亞郵政和電信公司總經理1998年5月18日在一次電信研討會上宣布,肯尼亞將采用全球移動個人通信係統。他說,這套係統能夠提供話路、因特網、遙控醫學、遠程教學、多媒體等服務,補充現有的各種網絡係統。肯尼亞的信息高速公路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為了加快信息傳輸速度,肯尼亞電信業已經開通了高速數字傳輸頻道,將信息傳輸速度從128KBPS提高到256KBPS,方便用戶與因特網聯網。
在發展電話網絡的同時,因特網這個高科技帶來的奇跡也已被非洲當成了可能使他們縮小同世界其他大陸經濟和社會發展差距的另一跳板。到1998年上半年,全非洲53個國家中除了剛果(金)因戰亂沒有進入因特網以外,其餘都已接通因特網。而僅僅兩年前,還隻有16個國家接通因特網。
到1998年上半年,非洲共有約100萬因特網用戶,其中70萬在南非。南非擁有非洲最先進的通信網絡,人們在這裏甚至已經享受連在美國都算先進的因特網“銀行”業務。博茨瓦納和盧旺達目前也已擁有世界上最複雜的國家網絡,其主要線路已完全實現數字化。而在高科技相當發達的美國,網絡數字化水平也隻有49.5%。坦桑尼亞使該國的旅遊景點進入了因特網。一些南部非洲國家正在世界銀行的幫助下進行遠程教學試驗,電子郵件地址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商業名片和廣告上,因特網這種高科技的信息傳播手段已經開始滲透到非洲人生活的許多領域。
然而,非洲電信業的總體基礎設施還很落後,因特網的普及程度還有待提高。非洲平均每百人占有的電話線路還不足一條。撒哈拉以南更差,每千人擁有不足兩條線路。非洲擁有總共大約100萬因特網用戶,平均算來,每5000人中隻有1人上網,而世界平均比率是40∶1。
電信業的滯後和信息基礎設施的薄弱已引起非洲各國政府的廣泛關注。非洲發展電信服務和建設基礎設施的主要障礙是缺少資金。因此非洲各國正積極地采用吸引外資等方法促進電信服務和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1997年,加納、南非等非洲7國已與一些國家簽署協議,同意從1998年1月1日起對外資開放電信市場。
近年來,肯尼亞經濟不景氣。90年代以來國內生產總值每年的平均增長率僅為2.6%。但是,肯尼亞十分重視電信業的發展。在1997—1998年中,對電信業的投資增加了65%,信息技術市場擴大了75%。盡管由於基數小,增加的絕對數字並不大,但如此高的發展速度,令人吃驚。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對促進肯尼亞金融和旅遊業等主要產業的發展正在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肯尼亞知識界和實業界一方麵推動政府製訂有關法規,對電信業進行徹底改革,另一方麵積極開辦電信公司,促進信息業的發展。據統計,1996年,肯尼亞全國注冊了200多家電信公司。到目前為止,肯尼亞有12家注冊公司提供因特網服務。
與此同時,許多跨國電信公司認為,肯尼亞乃至整個非洲大陸,是信息技術及其產品的潛在大市場,並看中了肯尼亞的戰略位置,紛紛把東南部非洲的地區總部設在肯尼亞。到目前為止,IBM、康柏、微軟、奧瑞克和蘋果等跨國電腦公司已經把地區總部設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提供因特網服務的“非洲在線網”的總部也設在內羅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