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98年上半年,電腦已經在肯尼亞政府部門、銀行等金融保險機構、新聞機構、企業和學校廣泛使用。肯尼亞全國已經擁有各種型號的電腦24萬台,聯接因特網的用戶已經超過8000戶。
1998年5月上旬在南非約翰內斯堡’98非洲電信大會上,非洲國家電信部長們提出了一整套促進電信業發展的政策框架。世界各國的一些公司已開始在非洲合作實施電信基礎設施工程,國際電信聯盟等國際組織也在幫助非洲改善電信網絡,建設高速通信係統。可以預料,在今後幾年中,非洲許多國家的電信業將得到大大改善。
十四、巴西
巴西聯邦共和國,麵積855萬平方千米,是拉丁美洲麵積最大的國家,位於南美洲東部。人口為1.61億(1996年),居拉美首位,世界第六位。1996年國內生產總值為7113.2億美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4501美元。
巴西是拉美第一經濟大國,礦產資源豐富,其中已探明的鐵礦砂儲量為319億噸,產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第二位,每年鐵礦產量的77%用於出口,占全球鐵礦石貿易量的30%。鈾的儲量為24萬噸,居世界第六位。巴西是南美鋼鐵大國,粗鋼產量1992年達2390萬噸,鋼材出口達1200萬噸,占全國鋼材總量的54%,創彙達36億美元。
巴西是拉美第一、世界第九汽車生產大國,1994年生產汽車158萬輛,創曆史最高記錄。
巴西是僅次於美國和德國的世界第三大糖果生產國。
巴西被譽為柑橘王國,其產量居世界第一位。
全國可耕地麵積達2.6億公頃,人均2公頃,被譽為“21世紀的世界糧倉”。咖啡產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第一位。甘蔗、可可、大豆、柑橘產量都名列世界前茅。畜牧業以養牛為主,家禽產量居世界第四位。工業在拉美居首位,擁有較完整的工業體係,為世界第六大產鋼國。伊泰普水電站裝機容量1260萬千瓦,為世界之冠。
巴西森林資源豐富,1992年巴西和美國植物學家對巴西東海岸大西洋森林帶進行科學考察後證實,該地區的植物種類極為豐富,單位麵積的物種數量創世界最高紀錄,一公頃範圍內就生長著450種熱帶樹木。
(一)加強科研力度
巴西自1990年實行經濟開放政策後,市場競爭激烈,技術落後使本國產品銷路欠佳,迫使政府和私營企業增加科技投資。近年來,巴西政府十分重視科技的發展,不斷增加在科技領域裏的投資,目前巴西在科技領域的投資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已達到一些發達國家的水平。
據巴西科技部1998年9月公布的一份統計報告,1997年巴西在科技領域的投資總額已突破100億美元,科技投資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已從1992年的0.84%增加到1997年的1.24%,達到意大利、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科技部的報告指出,1991年,巴西全國科技投資約為63億美元,其中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投資占71.3%,為45億多美元,企業和私立教育科研機構的投資為17.1億美元,占全部科技投資的28.7%。1997年,聯邦和地方政府的投資額增加到69億美元,但投資比重下降到64.4%,與此同時,企業和私立教育和科研機構的投資比重增加,已占全部科技投資的35.6%,資金為38億多美元。
報告說,由於科技投資增加,巴西一些出口企業的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加,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提高。汽車、飛機、信息產品等已成為巴西主要出口創彙產品。巴西科技部的報告指出,政府計劃進一步增加科技投資,使1999年的科技投資金額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1.5%。巴西計劃在2000年將科技投資增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6%。
巴西在科研領域取得了一係列成就。巴西是發展中國家開展航空航天業研究較早的國家之一,已多次成功發射運載火箭。1997年7月8日,巴西政府和美國航空航天局簽署了一項參加“建造國際太空站計劃”的意向書。根據協議,巴西將出資1億多美元參加由美國和俄羅斯等負責的建造國際太空站的計劃。巴西航天研究所將為建造國際太空站提供航天設備,並參與部分太空項目的研究,成為參與這項太空計劃的唯一的發展中國家。建造國際太空站計劃將於2002年完成,參與這項太空計劃的有10多個西方工業發達國家。據估計,這項計劃將耗資500億美元左右。
巴西和阿根廷的醫學工作者和科技人員正在合作,把現代通訊技術應用到醫學領域,通過國際互聯網絡建立一家電腦網絡醫院。從1997年開始,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和巴西坎皮納斯國立大學設法將雙方各自建立的電腦網絡醫院通過互聯網連在一起,建成拉美第一家國際電腦網絡醫院。電腦網絡醫院實際上是醫學工作人員按醫院部門設計程序,輸入各種病理圖示、診斷方法和處方等,幫助患者自行診斷就醫。世界上首家電腦網絡醫院是1994年由美國愛荷華大學創立的,同年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立了第二家這類醫院。巴西坎皮納斯大學電腦網絡醫院設立於1995年,是世界上的第三家。1996年,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醫學係參照坎皮納斯大學的電腦網絡醫院的模式建立了自己的電腦網絡醫院。
巴西是一個農牧業大國,穀物年產量約8000萬噸,牛存欄數約1.6億頭。巴西咖啡、柑橘和蔗糖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大豆產量居全球第二位。據巴西農業部前不久公布的統計材料,1997年巴西農牧業產品出口貿易順差188億美元,創曆史最高紀錄。近20年來,巴西農業科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為巴西農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巴西全國農牧業研究公司被譽為巴西農牧業科技之星。該公司成立於1973年4月,下屬58個研究機構,分布在全國各地。該公司現有在職人員1.1萬人,其中專門從事科研的中高級研究人員有2000多人。研究項目有農作物和牲畜的良種培育及推廣、農牧業科技新技術傳授、農產區自然生態資源研究以及其他農牧業的專項技術研究等。20多年來,公司的廣大研究人員創造和革新了近千項農牧業新技術,其中成績突出的是農作物的良種培育和推廣,以及綜合開發利用巴西中部地區的稀樹草原,使之成為巴西一個重要的農業產區。
巴西原本不生產大豆,50年代末從國外引進豆種,隻在南部溫帶地區種植,產量十分有限,1972年全國大豆產量隻有150萬噸。近20年來,巴西農業研究人員對大豆種植技術和大豆良種培育進行了大膽而有效的探索,根據巴西不同地區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培育出了30多個適應不同氣候和土壤環境的大豆新品種,並且使大豆這一溫帶作物在巴西北部及東北部熱帶地區種植。與此同時,他們還使大豆在中部稀樹草原地區落戶,從而使巴西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熱帶地區大量種植大豆的國家。目前,巴西大豆年產量已接近3000萬噸,成為世界第二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1997年巴西大豆及豆製品出口收入創曆史最高紀錄,達55億美元。除大豆外,研究人員還培育出適合巴西土質條件和自然氣候的高產小麥新品種以及彩色棉花、蔬菜和水果新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