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待製定的發展戰略(四)(2 / 3)

“熱波脈衝(HEATPULSE)”技術也可以應用在這方麵。這是利用高倍的計算機控製放大鏡,將太陽的熱量彙集起來,然後照射到單個的雜草上。采用這一技術可以對農作物一一加以保護。

肥料和農藥的種類和數量並不是根據耕地大小來決定,而是由計算機控製的機器人拖拉機按照每一寸土壤的具體情況,一步一步地進行不同程度的播撒,這是不難想象的。目前,在一定程度上由計算機控製的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已在美國的穀物產地推廣使用,發揮了應有的功效。

在環境方麵,肥料、殺蟲劑和除草劑中含有的那種有害化學物質引起的“副作用”,由於先進的噴灑技術的出現會減少將近90%。農業將會生產出能夠自然分解的包裝用品。

此外還有信息素(一種由昆蟲分泌的複合化學物質,能對同類昆蟲產生特別強的吸引力)。它是一種天然的安全物質,能夠將害蟲從作物中趕走,或者把昆蟲吸引到捕捉器內。

網上農業。數據庫、網絡化技術和信息服務可使農技人員和農民迅速快捷地獲取所需要的農業信息。據美國《芝加哥論壇報》1997年3月17日報道,越來越多的農民發現互聯網絡是一塊可供耕耘的肥沃土地。在美國最大的全國性農業組織美國農場管理局聯合會1997年1月份在田納西州納什維爾舉行的年會的展台上最引人注目的是該聯合會自己的網址——農業之聲(http://www.fb.com)。正如聯合會所說的那樣,這表明越來越多的農民發現互聯網絡用途廣泛、使用方便而且充滿樂趣。該網址現在與聯合會下屬的50個州級分會中的一半保持網上聯係,其中包括伊利諾伊、印第安納、艾奧瓦、密歇根、密蘇裏等。

農民使用互聯網絡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他們有些人是想在更大的市場上出售商品的特殊生產商。有些農民是電腦迷。還有一些人實際上隻是想讓更多的人知道農場生活的情況。

1996年秋天,美國農場管理局聯合會所作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美國足足有35%的農民在商業活動中使用電腦;使用電腦最多的是35—45歲年齡組的農民;23%的農場電腦用戶與互聯網絡相聯;在所有的農牧民家庭中,有8%即使不是天天使用也是經常使用互聯網絡。

太空農業。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科學家開始利用太空這一特殊的環境研究和培育農作物新品種。未來人類將有可能在太空或月球上大規模種植農作物。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的科學家們準備在1998年10月29日升空的“發現”號航天飛機上,搭載一個研究如何在微重力環境下培養轉基因植物的實驗。這些科學家們將在1000顆豆苗的分生組織上作一些切痕,然後將其用吸飽了水分的紙包起來,送上航天飛機。分生組織位於植物的根部,可分化發育成植物的根、莖和葉麵細胞。科學家計劃在太空中通過這些切痕將能製造減輕風濕性關節炎症狀的藥物基因植入豆苗中去。科學家認為,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植物可以更好地充當藥物培養的“容器”。因此他們希望用這種方法培育出的大豆可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當豆苗從太空返回地麵後,美國科學家們將把這些豆苗栽培起來,以觀察這些太空豆苗是否真能治病及其功效的大小。

(三)各國加強農業工作

美國農業部於1997年9月提出了該部1997—2002年戰略計劃,列出了三大戰略目標:(1)為農業生產者和其他農村居民擴大經濟和貿易機會;(2)提供衛生、廉價、營養和方便的食品供應,消除饑餓;(3)促進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美國農業部將通過經費預算管理,並同其他聯邦、州、地方政府和民間機構合作來共同完成。

在為農業生產者和其他農村居民擴大經濟和貿易機會方麵,美國農業部決定將減少農民的經濟風險,為農業生產者維持和開拓國際市場,為農場和農村居民提供資本和信貸,提高農村社區開發和投資項目的能力,擴大經濟機會和提高生活質量。

在促進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方麵,美國首先強調保護良好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促進農業持續生產。糧食和纖維的持續生產必須從保護土壤的質量和生產力入手。1996年出台的農業法加強了保護的措施,其中有這樣一些項目:保護農田、保護濕地、改善野生動物棲息地、減少水災危險、保護私有牧場等。其次,加強公有土地的管理,國家森林麵積應占美國國土總麵積的約8%。農業部采取持續管理的辦法,正在對國家森林和非聯邦林地不穩定的生態係統采取保護措施,保護生物多樣性(包括本土的植物和動物品種)。通過與土地所有者和地方政府合作,促進生態係統的持續發展。

1997年7月,歐盟委員會在《2000年議事日程》中提出的改革歐盟農業政策的主要目標是加強農業方麵的國際競爭力、確保歐盟農業勞動者較高的生活水平、穩定農業收入、把環保目標融入共同農業政策以及簡化有關歐盟的農業立法等。

1998年10月15日,歐盟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認為,歐盟的共同農業政策改革將對未來的歐盟整體經濟產生積極影響。據報告顯示,歐盟未來在農業方麵每個勞力的收入將增加22%—34%;農業產量和內部需求將有一定幅度的增長;消費物價指數將減少0.45%,而家庭食品開支將減少1.9%;實際私人消費量將增加0.6%,國內生產總值長期而言將增長0.4%,而就業將增長0.2%。歐盟已決定實行的共同農業政策,建立共同農業基金,統一農產品市場和價格,對農產品出口予以補貼,並調整農業結構。

1998年10月初,法國農業部提出議案主張在農業領域建立土地經營契約製,並認為農業具有經濟功能、環境功能和社會功能等多種功能,法將發展一種多樣化的能夠創造財富的農業。

法案的主要革新之處在於建立土地經營契約製。今後,農業勞動者將同他所在省的省長簽署一份個人合同,在合同中他將在生產方式、遵守環保、所占用土地、創造就業機會和改善產品質量等方麵作出自己的承諾。作為對等條件,他在獲得歐洲聯盟根據他的產品數量而提供的幫助之外還將獲得國家提供的資金。這些合同的期限為5年。它們同以往在省一級簽署的各類合同是“相互兼容的”。

法國農業部長路易·勒龐塞克1998年10月5日說,提出這一法案的目的在於鼓勵發展一種“多樣化的,能夠創造財富和附加值的”農業。他指出,1960年和1962年提出的農業政策法使得法國調整了自己的土地使用狀況,導致農場實現了現代化,生產有了很大發展。他說,在40年的時間裏,法國農業生產力增長了6.5倍。“比農業誕生之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8000—9000年的生產力的總和還要高”。從1960—1995年,法國的植物產品的數量幾乎增長了三倍,動物產品數量增長了一倍,自1980年以來其他養殖業產品(豬、雞等)數量也增長了一倍。

1996年6月俄羅斯總統令批準《1996—2000年俄羅斯聯邦穩定和發展農工生產部門的專項綱要》製定了農業改革方針。計劃建立國家調控和扶植農工生產的體係。1998年4月,又公布了《1997—2000年俄羅斯農業政策構想》,提出了新農業政策,它包括財政、投資、物質技術和組織管理在內的一整套措施,國家將有選擇地扶植農工綜合體中的一些企業和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