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待製定的發展戰略(四)(3 / 3)

聯合國糧農組織第24屆亞太區域會議1998年4月24日在仰光閉幕。會議呼籲亞太地區各國加強合作,實施世界糧食首腦會議通過的行動計劃。會議通過的一份報告說,本次會議重點審議了世界糧食首腦會議後續行動和首腦會議行動計劃的實施情況。會議呼籲各國政府在將承諾轉化為行動方麵發揮帶頭作用。與會代表認為,需要製定合理的農業政策、改進生產技術、建立穩固的農業支持機製。會議還呼籲亞太地區各國政府加強森林、漁業資源的管理和保護工作。

印度尼西亞總統哈比比1998年10月9日在會見各省長和市長時強調,政府將推行優先發展農業的政策。哈比比說,政府過去一直忽視農業生產,把精力過分集中到工業發展上。然而,在這次經濟危機中,工業生產因原材料的進口受到很大衝擊,隻有農業繼續保持增長。哈比比還提出優先發展農業生產的五項原則:簡化向農民提供低息貸款的手續;保障種子、化肥和農藥的供給,提高生產資料的服務工作;安排好畜牧業所需要的主要原料,使牧民也能夠獲得貸款;製定通過合作社發展農村經濟的規劃;盡可能為農民、牧民和漁民提供方便,幫助他們提高產量。70年代,印尼政府通過引進高產種子和改善灌溉設施,終於在1984年實現糧食自給。但隨著人口不斷增長,加上政府把重點轉移到工業部門,大量農田被占用,糧食單產徘徊不前,糧食產量跟不上消費的增長,國家不得不從1994年開始進口糧食。

為改變非洲缺糧的落後現狀和擺脫貧困,非洲低收入缺糧國家正在糧農組織的幫助下組織起來,參加糧農組織的糧食安全特別計劃。據1998年2月,在亞的斯亞貝巴舉行的第20次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非洲地區會議宣布,目前已有16個非洲國家已在執行糧食安全特別計劃,17個非洲國家已經或正在製訂這項特別計劃,另有4個國家正準備製訂這項計劃,還有6個國家已被邀請參加這項計劃。值得指出的是,非洲國家在這次會議上強調要擴大水澆地麵積以增加糧食產量。他們認為,不控製利用和保護非洲大陸的水資源,就不可能實現非洲的糧食安全目標。非洲國家之所以不能抵禦自然災害的侵襲,其原因就是農業,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國家的農業僅停留在“靠天吃飯”的落後狀態,沒有灌溉係統或水澆地很少,農業生產在很大程度上完全受天氣條件製約。在享有“東北非水塔”美名的埃塞俄比亞,目前水澆地麵積也隻占耕地麵積的5%。此外,非洲國家為實現糧食安全戰略,也紛紛調整本國的農業政策,實行增產計劃,采用新的耕作技術並向農民提供優良農作物品種,組織農民進行新技術培訓,同時鼓勵私人投資農業。

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東國家第24屆農業部長會議1998年3月25日在大馬士革結束。會議呼籲近東國家采取措施,努力提高農業生產,爭取在2015年前達到消滅饑餓的目標。會後發表的公報呼籲近東國家積極參與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合作,努力克服氣候條件變化、自然災害、自然資源日趨匱乏、人口增長巨大壓力對實行糧食安全帶來的負麵影響。公報要求近東國家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合理使用水資源,加強農業科研,發展農機工業,積極改善農業生產水平,提高糧食自給能力。農業專家們認為,為使近東地區免於饑餓、實現糧食自給,各國應充分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耕地,科學地利用水資源,製止沙漠化,增加化肥和農機的使用量,努力推廣優良品種,加強農業科技指導,製定共同發展戰略。

專家們認為,在包括知識經濟時代在內的人類文明時代,農業一直是人類社會的最重要保障之一。沒有堅實的農業基礎,就不可能真正形成和發展知識經濟。

五、宇宙開拓戰略

人類遲早要離開自己的搖籃,到宇宙中開拓自己新的生存空間。21世紀將是宇宙開拓時代到來的世紀,向宇宙深處進軍將成為今後人類發展的一個永恒的主題。

在宇宙開拓時代,各航天大國的競爭也將加劇,航天技術商業化浪潮將洶湧澎湃。隨著美國和俄羅斯因削減財政預算而在航天工業中喪失地盤,空間競賽將有很多新的競爭者參加。中國、印度和日本正在遙感衛星、商用火箭發射等領域取得長足進步。非專業公司所作的空間探測和開發工作也許將日益增多。

美國《財富》雜誌1997年11月24日載文說美太空行業日益商業化。美太空行業正出現一場新的變革,推動這場變革的動力是追求商業利益。許多美國公司已經從與太空有關的商業中獲利,並把太空商業作為其重要發展計劃。美航天局已經開始朝航天飛機私有化的目標邁進,它的另一項重要計劃——安裝國際空間站也有可能成為私有化的對象。

一些新型企業家認為,太空與其說是科學發展的前沿陣地,不如說是賺錢的地方。根據SpaceVest風險資本公司和KPMG皮特·馬威克國際會計谘詢公司所做的調查,太空商業的年收入已經達到850億美元,預計到2000年將增至1210億美元。但是,令人吃驚的是,這個對小企業家來說似乎可望而不可及的資本密集型行業最近已經成為富有創新精神的新公司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已經開始處罰費用超額的供應商。另一個原因是,對與太空有關的產品的需求已經達到了一定程度,因此潛在的利潤正激勵新公司為它們自己的項目投資,盡管它們麵臨爭取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補貼的競爭。

波音公司的航天部門負責人約翰·麥克勒基說:“太空市場過去是由政府推動的。現在我們看到了戲劇性的變化,因為這一市場正受商業力量的推動。”事實上,1996年該行業從商業部門得到的全部收入有史以來首次超過了從政府那裏獲得的收入。

(一)有利可圖的衛星發射

對衛星發射的巨大需求促使航天技術商業化。美國摩托羅拉公司計劃在它為移動電話建立的“銥”係統中設置66顆衛星,美國洛拉爾航天和通信公司的“環球之星”計劃包括48顆衛星,而美國克雷格·麥考公司的Teledesic計劃旨在建立一個有288顆衛星的空中因特網。這些計劃不僅為商業發射公司帶來了利潤,而且費用也開始縮小,人們睜大眼睛注意太空商業的發展潛力。如果衛星發射的費用和其它負擔能從目前水平上降下來,那麼許多其它類型的商業冒險在經濟上將變得可行。

供汽車使用的全球定位衛星導航儀正日益普及。休斯電子公司的“導向電視”是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民用電子產品。提供商業發射服務的軌道科學公司正在建造和發射它自己的衛星群,這個由28顆衛星組成的衛星群將使工業客戶能跟蹤卡車車隊或監測長距離管道的流率和泄漏情況。美國卡特彼勒拖拉機租賃公司就是這樣的一個客戶,該公司說,它計劃使用這個係統幫助它的經銷網隨時弄清楚出租的拖拉機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需要預防性維修。

遙感衛星是另一個發展領域。例如,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雷聲公司的分公司、專門研究這項技術的EOSAT太空成像公司明年將發射世界上首顆能拍攝所謂1米分辨率的照片的商用衛星。每幅圖像的費用將比現在的航空照片低40%。各國政府可能會成為大用戶,以填補本國國家安全係統中存在的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