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空天飛機
美國航天局願意放棄對其下一個宇宙飛船船隊的控製權,並已經開始朝航天飛機私有化的目標邁進。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麵臨嚴峻的預算緊縮,不想把140億美元年度預算的任何一部分用來經營航空業務(航天飛機實際上已經變成這種業務)。1997年6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丹尼爾·戈爾丁在弗吉尼亞州的蘭斯多恩對一些投資者說:“我們的目標是擺脫低軌商業。”今天,大多數航天飛機的經營已經由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合資企業聯合太空公司(USA)進行私人管理。
美國正在研製下一代的載人航天器——空天飛機。美國航天局X-33和X-34準空天飛機的研製就是空天飛機研製的前期工作。到1998年8月,X-34超高空飛機機翼已經研製成功,並通過測試。X-33和X-34計劃旨在研製兩架超高空飛機,為今後研製高速度、低軌道、低成本的“可重複發射單級火箭航天器”——空天飛機奠定基礎。根據這一計劃,美國將於下世紀初研製成功這種新型航天器,它在低空時可以像飛機那麼飛行,當到達空氣稀薄的高空後啟用火箭將航天器送入近地軌道。這種航天器可將送入地球低軌道物體的成本比現在減少90%,運送每千克載荷成本隻需2000多美元。
在X-33和X-34準空天飛機的基礎上,美國航天局即將研製“冒險之星”空天飛機。“冒險之星”可能有朝一日取代航天飛機。“冒險之星”定於2005年前後開始飛行。由於向太空運送貨物和人員的費用變得更加便宜,新的冒險和新的應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三)國際空間站
1998年1月29日,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以及歐洲航天局的11個成員國等15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關於建設國際空間站的一係列協定和三個雙邊諒解備忘錄。這些文件的簽署標誌著一再推遲實施的國際空間站計劃將正式啟動。盡管國際空間站的組件首次發射的時間因資金問題一拖再拖,但這一太空巨無霸無疑是人類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工程之一。
國際空間站是目前人類在太空領域的最大規模的科技合作項目,是美國宇航局在80年代初期為抗衡蘇聯的和平號空間站而提出來的。隨著冷戰的結束,繼承了蘇聯航天科學成果的俄羅斯轉而成為這個大的科學項目的重要夥伴。這項耗資高達600多億美元的空間站計劃由於資金短缺曾一再推遲實施。國際空間站將在距地麵約350千米高的軌道上組裝,預計將於2003年完成,屆時將可允許7名科學家在站上進行長時間的科學和技術實驗。
國際空間站建成後可達108米寬、88米長,約430噸重,可容納7人長期在上麵生活。國際空間站由6個實驗艙(美國1個、歐洲航天局1個、日本1個、俄羅斯3個)、1個美國居住艙、兩個結點艙和服務係統及運輸係統組成。動力由4個太陽能電池陣列提供。
國際空間站計劃分三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是美國航天飛機與俄羅斯和平號的聯合行動,這是準備階段,即將完成。這期間,美俄宇航員在和平號上共同進行了一係列科學試驗和長時間空間行走,為即將展開的國際空間站的組裝工作積累經驗。第二、第三階段是研製、組裝和啟用國際空間站。第一個將要發射上天的是20噸重、13米長的控製艙,它包括有推進、指令和控製係統,由美國宇航局出錢俄羅斯製造。
國際空間站利用地麵無法提供的空間零重力狀態的有利條件,可以使科學家們長期進行一係列科學試驗。例如,可從事許多優質高效藥物的研製,其中包括生長蛋白晶體;從事材料科學的研究,其中包括聚合物、用於超高速電腦和電子的半導體材料、高溫超導材料等。
(四)月球探測
美國航天局1998年1月發射的“月球勘探者”探測器發現在月球兩極隕石坑深處有冰凍的水存在。這一新發現促使各國重新調整今後20年的航天計劃。各國政府和航天機構進一步支持月球開發計劃,各國在空間探索領域的國際合作步伐也會因此而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