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地球的近鄰,自古以來人類就對之遐想不已。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並於1961年把加加林送上近地軌道之後,人類便闖入太空並著手探測月球。從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蘇聯共向月球發射了32枚探測器,這些探測器或逼近飛行,或著陸月球,取得了豐碩的探測成果。與此同時,美國也向月球發射了21個探測裝置,1969年更是實現了人類登月的創舉,先後有12名宇航員踏上月球,並向地麵帶回440千克的月岩樣品。
但是,自1972年美國“阿波羅計劃”結束以後的25年間,月球探測不再是太空計劃的主角。主要原因是認為探月活動耗資巨大。然而,90代後期人們又把目光轉向月球,一方麵現代航天技術的發展為人類提供了進一步探測月球的可能性,另一方麵月球獨特的自然環境和資源一直吸引著人類。
月球上沒有大氣幹擾,是進行科學實驗和天文觀測的聖地。如果在月麵上建立天文台,將會探測到宇宙中的許多奇異現象。月球的引力隻有地球的1/6,發射火箭所需的燃料將會比地麵少得多,因此月球也是個難得的航天發射基地。月球兩極大量冰水的發現更使人類對月球刮目相看,因為有了水人類在月球上生存的基本條件便已具備。人們可以利用水得到氫氣和氧氣,氧氣和水供人呼吸飲用、使植物生長,氫和氧還可作為火箭燃料,供飛船返回地球或前往火星或更遠的星際探險。這樣,人類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實驗室甚至定居點並非天方夜譚,月球很可能成為人類遠征火星的中轉站。
美國航天局最近披露一項利用月球資源建立居民點的計劃,這是繼1998年“月球勘探者”號登陸月球並發現月球蘊藏有大量冰水之後的又一月球計劃。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1998年5月3日援引美國航天局的消息說,移民月球的初步設想是在月球南極建立開發中心,所需材料則直接取自月球。由於月球土壤中鋁和鐵含量豐富,因而移民區的主要建材為鋁和鐵。采得的礦石運到月球南極一處環形山進行冶煉,冶煉所需能源來自太陽能電池板。由於月球土壤的1/5的成分是矽,而矽正是製造太陽能電池板所必需的材料。美國航天專家還計劃利用矽等原料製造一種形似玻璃的氣凝膠,這種輕質材料既可用於防太陽輻射,又可作為房屋的保溫材料。目前,美國馬歇爾航天中心和約翰遜航天中心的研究人員共同合作,以最終敲定如何實施移民月球的方案。
在航天技術上可與美國匹敵的俄羅斯也開始實施新的月球計劃,並已於1997年開始實施。俄羅斯第二個月球探測計劃的最終目的是在月球上開采氦同位素氦-3。氦-3是一種核燃料,地球上極為貧乏,在月球上卻非常豐富。幾十噸氦-3就能滿足全球一年的能源需求;在月球上開發這種燃料比在地球上開發石油和天然氣的成本還要低。俄羅斯新的月球探測開發計劃將分三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到2001年,主要任務是建立月球探測網。為此俄羅斯將發射幾個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軌道上建立衛星站,全麵繪製月球圖。第二階段為2001—2010年,俄將發射月球車,采集月球岩石標本運回地球進行分析,以確定其中的礦物含量,確定礦藏所在地。第三階段為2010年以後,將建立月球基地,研究月球采礦工藝。盡管目前俄羅斯經濟比較困難,但有關人士對獲得足夠的政府撥款進行月球探測開發抱有信心,因為這一計劃比較機動靈活,不會給政府造成嚴重的預算失衡,而且科研機構將努力開發經濟型月球探測器,盡量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事實上,俄聯邦政府1997年已開始對月球研究計劃撥款。
與此同時,為迎接新世紀的到來和增加公眾對科學技術和空間探測的了解和興趣,歐洲航天局正在實施一項名為“歐洲月球2000”的月球探測計劃。歐洲航天局1998年3月宣布,“歐洲月球2000”是歐洲航天局1994年製定的月球計劃的第一階段,該計劃的最終目標是要在月球上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開發和利用月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