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亟待製定的發展戰略(二)(1 / 3)

20多年前,雷蒙·弗農的《主權堪虞》一書宣稱,“奇怪的是,國家主權及國家經濟實力等概念似乎已經失去意義了。”後來出現的其他一些著述也論證說,主權、民族國家和國民經濟都不複存在了——它們成了跨國企業和生產國際化的犧牲品。雖然那些悲觀的預言已經成為曆史,主權國家和國家市場依舊存在,但這一次天卻可能真的要塌下來了。電子貨幣和數字網絡化了的全球經濟給領土國家賴以存在的基礎造成了直接的威脅。

人們都說21世紀初將出現一個電子貨幣相互競爭的世界,亦即回複到19世紀那個到處是民間貨幣的世界。比較有名的電子貨幣的流通性很強,被普遍接受。你也比較容易在自己的電子錢包內裝上過濾器,拒收你不想接受的電子貨幣。

電子貨幣和數字市場的日益重要性給中央政府對經濟與經濟活動參與者的控製帶來了難題。它們還使國家市場和民族國家周圍的邊界變得越來越容易滲透、或許還會越來越不起作用。在一個電子貨幣成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世界上,政府在一種自由市場經濟中的作用以及邊界和地理的重要性的界定都將有很大的改變。電子貨幣的出現使人們對於作為明確而有意義的概念的“本國”和“國際”這種區分本身產生了嚴重的疑問。

(1)中央銀行還能控製經濟增長率和貨幣供應量嗎?民間電子貨幣的出現會使中央銀行難以控製——甚至難以衡量或界定——貨幣流通額。將有銀行和非銀行發行的好幾種貨幣形式同時在流通。這類貨幣中有許多是國家管製不了的。在極端的情況下,如果真像某些自由論者所想像的那樣,民間貨幣占據了主導地位,中央銀行發行的貨幣將變得可有可無了。

(2)還會有正式的外彙交易嗎?有了電子貨幣之後,跨國界轉移資金的障礙就會大大減少。到那時,凡是有電腦的人就都可以進行以前隻有作為貨幣中心的銀行才可以做的交易了。政府就很難掌握貨幣的跨國界流動情況,對之作出說明並加以控製。

(3)誰來管理或控製金融機構?美國財政部無法肯定對銀行和發揮銀行作用(即接受存款)的機構都適用的現有條例將來是否對所有發行(和製造)電子貨幣的人都適用。如果非金融機構不接受銀行視為行規的形形色色管製條例,可否實施一些有關準備金和提出報告的規定?在電子貨幣發行者破產、係統失靈或智能卡遺失的情況下又該如何保護消費者?

(4)國民收入統計數字還有意義嗎?當電子貨幣成為廣泛使用的支付手段、跨國界網上交易變得容易得多、許多現在發揮記錄交易的過境點作用的中間商因同位體之間直接付款而不複存在的時候,要掌握交易的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電子貨幣的普遍使用將使國家經濟統計數字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實際上,電子貨幣和電子商務的出現將提出一些有關國際經濟體係中的記帳單位即國家市場的根本問題。

(5)稅款將如何征收?在一種盛行電子貨幣交易的經濟中,逃稅將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向國外轉移大筆資金將易如反掌,要進入逃稅樂園也比現在容易得多。加密的匿名交易將使審計工作越來越困難。此外,報稅和繳稅要依靠一些機構和中間人。使用電子貨幣和實行直接付款後,各種營業稅、增值稅和所得稅將越來越難以征收。更具根本性的是,管轄範圍問題——由誰來征稅、對什麼征稅——將越來越難以解決。

(6)電子貨幣和電子商務會不會擴大貧富之間的差距?參與全球電子經濟活動需要有一些基礎設施和使用電腦的便利條件。電子貨幣和電子商務是否會使貧窮的人口、乃至貧窮的國家處於更加窘困的境地?有電腦可用的人與無電腦可用的人之間這種擴大了的裂隙可能變得更加難以彌合。

(7)正當各國政府在為平衡預算而奮鬥的時候,失去造幣收入是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造幣收入起初是指製造一枚硬幣的成本同它的票麵價值之間的差價;現在也指在貨幣流通的過程中政府所付利息的減少。美國財政部估計,1994年,傳統意義上的造幣收入相當於7.73億美元;而由於持有貨幣而不是持有債務而少付的利息則可能高達每年35億美元。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說,如果智能卡使所有麵值在25美元以下的鈔票全部被取消,它的11個成員國所損失的造幣收入將超過170億美元。

(8)在電子貨幣經濟中,舞弊和犯罪活動是否會增加?在極端的情況下——加之隱私權同執法需要這兩者之間如何協調的問題沒有解決——大筆電子錢款的跨國轉移將是難以發現的:因為沒有審計線索。以數字手段造假幣的人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幹此勾當,並可以把假幣花在任何地方。將出現的新的金融犯罪和各種形式的舞弊行為會很難發現,而要找到罪犯更是難上加難。為非法活動提供資金會比現在容易得多。

美國財政部1997年發表的一份談及電子商務對稅收的影響的文件論證說,新的傳播技術“實際上已經消除了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國界”。然而,從該文件其後的敘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更具根本性的問題卻是:電子商務可能“使一種創造收入的活動同一個具體地點之間的聯係不複存在”。在確定義務方麵起著重要作用的“須納稅收入來源”是根據帶來收入的經濟活動的所在地作出地理界定的。困難就出在這裏:“電子商務活動看起來不是在任何一個具體的地方進行的,而是發生在意思含混的計算機空間內。”在數字經濟中,要把收入來源同具體的地點聯係起來是很困難的,簡直是不可能的。

數字化使金錢和金融脫離了它們所掛靠的地點,而管理金融機構的各種條例則假定客戶與機構是有地理上的聯係的。電子貨幣和電子商務切斷了這種聯係。這樣就隻剩下以地域為根基的經濟與政治治理在竭力同存在於計算機空間的電子貨幣和市場打交道了。這種明顯的脫節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嚴重。

國際金融體係——它由全球各地的數十萬部電腦顯示器組成——是第一個國際電子市場。但它們決不是最後一個。電子貨幣是建立在計算機空間而不是地理空間的全球經濟的一個表現。電子貨幣造成的管理方麵的根本問題源自電子市場與政治地理之間的脫節。

電子貨幣和電子商務隻是經濟與政治之間、電子一體化的世界經濟與以領土劃界的民族國家之間以及計算機空間與地理空間這兩者之間日益不對稱的表現,盡管是很重要的表現。這種不對稱將如何解決,對經濟與政治的關係將作怎樣的調整,這是當代的兩個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