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這種病的主要是那些具有中高等教育水平的年輕人(30歲左右),他們每天在網絡上衝浪的時間可以達到10小時。坎泰爾米教授的第一個病人就是這種情況。他是在國外染上這種癖好的,在國外他曾在科學研究方麵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結果,他整夜地遊蕩於虛擬環境中,白天則總是昏昏欲睡,對現實生活一點興趣也沒有。愛情?有網絡愛情就夠了。就是這個年輕的病人使坎泰爾米會操作因特網,並且使他發現了諸多的“網絡癖”。
坎泰爾米指出:“這種病與電視病沒有任何相似之處,因為後者是完全被動的。網絡衝浪者是主動的。他甚至會失去自我,改變個性。”性的方麵也是一樣。網絡愛情充滿了虛擬的性轉移者和極具誘惑力的假女人。在精神病學大會上,某些與會者在聽了坎泰爾米的介紹後建議禁止身體虛弱的人上網。十二、網上垃圾泛濫
信息過多和信息缺乏一樣是件讓人頭痛的事情。近年來因特網上信息垃圾泛濫讓網民們無所適從。1998年4月3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發表論文指出,截止當時因特網上的網頁達3.2億個,而即便是最好的搜索軟件也隻為這其中不超過40%的網頁編了索引。該論文的作者日本NEC研究所的史蒂夫·勞倫斯說,預計今後幾年中,網頁的數目還將增長10倍。每時每刻都有成百上千的網頁添加到網上。檢索它們的簡單辦法是不存在的。可能有大量迄今為止尚未有人真正訪問過的網頁。另據報道,全球印刷信息的生產量每五年翻一番,《紐約時報》一周的信息量就相當於17世紀學者畢生所能接觸到的信息量總和。近30年來,人類生產的信息已超過過去5000年的信息生產總和。
歐、美一些最新的研究表明,由於信息供過於求而產生的信息過剩,嚴重的時候會影響到企業甚至國家的經濟發展。英國路透社下屬的一家公司曾對1300名歐洲各國的企業經理進行調查,有40%以上的被調查者承認,由於每天要處理的信息超過他們的分析和處理能力,他們的決策效率已經受到影響。調查人員認為,目前收集不少信息所耗費的成本已超過了信息本身的價值。
據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的測算,目前許多企業花費昂貴代價建立起來的數據庫,隻有7%真正派上了用場。僅在英國,由於信息過剩導致的工作效率下降每年要浪費3000萬個工作日,折算下來,相當於30多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本來在因特網上發送電子函件不失為一種快捷、經濟的現代通信手段,但是各種垃圾函件日益增多卻讓人心煩意亂。這些函件大都為商品廣告,還包括一些不著邊際的致富經,甚至黃色下流的內容等。據美國在線公司1998年初統計,該公司每天處理的3000萬份電子函件中,最多的時候近1/3是此類網上垃圾。
這些垃圾函件的發送者往往采用“批發”方式,一次性地將相同的內容同時發往成百上千隨意挑選的地址,根本不管收件人對此感不感興趣。電子函件與一般通過郵局的信件不同,發送者“批發”信件的成本很低。盡管收件人調閱每一封電子函件花不了多少時間,但收到的垃圾信件過多,其累積起來的經濟損失也相當可觀。另外,垃圾信件過多,有時也會影響接收一些重要信件的效率。目前,在電子函件較普及的國家,越來越多的用戶已開始抱怨收到的垃圾函件的數量超過了真正發給本人的函件。有的用戶一天收到的垃圾電子函件達到幾十份。
另外,一份垃圾電子函件發給隨機挑選的大批網址時,中間要經過多道網絡服務係統。進出這類函件過多會占用很多寶貴的網絡資源,影響發送正常電子函件的效率。由於垃圾函件的發送者經常盜用網絡服務供應商(ISP)的地址,結果會造成網絡服務供應商無端地收到大量回信,嚴重的時侯會造成係統癱瘓。
網上信息垃圾問題已於1998年年初被擺上了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法國信息專家羅斯奈向與會的各國首腦和工商界領導人呼籲,要像節製午餐一樣進行“信息節食”。開發先進的信息管理技術和研究有效的知識管理策略,現已成為信息技術界的一大熱點。有消息說,美國政府準備撥款7500萬美元,實施解決信息過剩問題的專項研究計劃。
目前,很多國家的網絡服務供應商都在努力研製能夠對特定函件進行過濾的技術。針對日益嚴重的垃圾信息問題,一些公司安排專人進行網絡管理。另外,不少公司宣布將對垃圾信息製造者進行罰款。還有一些公司將網上垃圾信息問題告上法庭,試圖借助法律手段杜絕這種現象。迄今為止,這些措施並沒有遏製住很多國家網絡垃圾泛濫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人士開始寄希望於通過國家立法來從根本上清除網上垃圾。有關人士指出,因特網沒有國界,網上垃圾問題應該引起全世界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