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中國知識經濟發展戰略(一)(1 / 3)

1998年,中國興起知識經濟熱,很多專家學者和決策人士紛紛見仁見智。現將一些較有影響的觀點和資料摘錄如下。

一、中國科學技術國際競爭力狀況評價

(原載《科技日報》1998年2月14日第5版,作者:薑萬年)

(一)

根據IMD(全稱國際管理開發學院,設在瑞士蘇黎士)1997年度世界競爭力報告的統計結果,我國科學與技術國際競爭力綜合排名為:在46個國家和地區中列第20位。同1996年相比,排名提高了8位;扭轉了自1994年以來的排名不斷下降的趨勢。

1997年度報告中,我國R&D支出總額為34.25億美元(1995年數據,下同),排在46個對比國的第17位。同1996年度相比,排名提高了2位,但仍未達到1995年度的排名水平。

R&D支出占GDP的比重為0.49%,排名第33位。仍未扭轉R&D支出占GDP的比重持續下降的趨勢。

企業R&D支出為19.76億美元,排名第16位,比1996年度15.40億美元,提高了28.31%,排名也提高了1位。

企業技術開發財力資源限製程度,得分2.25分,排名為第42位,比1996年度有較大提高,排名也提高了3位。

法律環境對技術開發與應用的支持程度,得分6.67分,排名為第15位;R&D設施的遷移對未來經濟的威脅程度,得分6.95分,排名為第2位。

基礎研究對長期經濟與技術發展的支持程度,得分5.80分,排名第12位,比1996年度的4.49分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位次也提高了14個,是增幅最大的指標之一。

科學教育狀況,得分4.20分,排名第34位,比1996年度略有提高,排名提高了5位。

對國民授予專利件數為1595件,排名第13位,比1996年度下降了25.71%,排名下降了2位。

國民在國外獲得專利件數為225件,排名第29位,同1996年基本持平,但排名卻提高了8位。

知識產權受保護程度,得分5.32分,排名第30位,得分與1996年度基本持平,排名提高2位。

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科技競爭力水平差距十分明顯。同7個工業發達國家相比,除了高於意大利以外,明顯低於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加拿大和英國水平。

同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比較,我國科技國際競爭力居中等水平。雖然有些指標表現較好,但也有不少指標同這些國家和地區有相當大的差距。

(二)

從國際競爭力理論角度看,造成科技競爭力落後主要有兩個方麵的原因:一是投入不足,二是投入的使用效率不高。具體表現在:

——R&D投入過低競爭力先天不足

由於科技資金投入不足,科研單位經費緊張,處境維艱。由於財力投入不足,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從人力資源投入看,近幾年也呈下降趨勢。不僅如此,科技事業對於年輕一代的吸引力不夠。這會導致我國科技事業後繼乏人,必須引起有關部門足夠的重視。

——教育投入不足競爭力基礎空虛

教育投入,特別是科技教育投入的不足,嚴重影響了我國科技人員和後備科技、工程技術人員的素質。據統計,我國政府人均教育開支和印度尼西亞並列排在46個對比國家和地區的最後,隻相當於菲律賓的1/2弱,泰國的12%。由於教育投入低,致使義務教育階段科技教育狀況不好,在46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34位,低於哥倫比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印度等多數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水平。

——科技投入利用效果差降低了競爭力應有水平

科技活動國家化和行政化,企業研究開發力量薄弱,從而導致科研、開發與生產的脫節是影響我國科技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問題。企業間、企業與院校和科研機構缺乏有效協作,各自為政,重複開發是製約科技競爭力水平的重要因素。缺乏以產品開發為對象的科研項目,導致了不少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閣,不能實現已有科研成果的綜合集成和商業應用,轉化不成現實生產力。據統計,我國科技成果實際轉化率隻有10%,專利的實施率還不足10%,上述這些現象導致了我國極為有限的科技資源的巨大浪費。

——教育體製改革滯後教育投入利用效果差

我國教育體製滿足國家經濟競爭力的程度指標,得分3.25分,在46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40位。其中,全日製高等教育人浮於事現象比較嚴重。由於各學校學科大量重複建設,招生規模很低,許多專業學校每年招生人數都不足40名學生。培養的學生找不到專業對口工作和大量用人單位難以找到滿意人才並存在現象仍然比較普遍。

中小學教育仍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在我國目前高等教育普及率極低的情況下,它將會導致勞動力素質的下降。1997年度,我國獲得熟練勞動力的難易程度指標,得分5.50分,位居第33位,明顯低於菲律賓、印度、阿根廷、中國台灣、韓國等國家和地區水平。經濟文盲普遍程度指標,得分3.15分,排名第41位。

職工在職培訓嚴重不足。1997年度,企業內部職工培訓狀況指標得分4.95分,排名第38位。明顯低於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水平,也低於泰國、巴西、哥倫比亞、印度、印尼、阿根廷、菲律賓的水平。

人才外流也是我國有限教育資源大量浪費的一個重要方麵。1997年度,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流向國外的程度指標,得分4.20分,排名第41位。這一水平大大低於新加坡、韓國、印尼等國家和地區;也明顯低於泰國、巴西、馬來西亞、墨西哥、菲律賓等國家水平。

——技術引進不合理限製競爭力發展速度

目前,我國的技術引進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宏觀調控不力,重複引進嚴重;重視硬件設備的引進,輕視軟件技術引進,消化吸收不力,技術創新障礙重重;技術引進與國家科研開發脫節現象嚴重,重大引進技術消化吸收項目很少被納入國家的科技攻關、技術推廣計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