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新聞發布會、論壇、展會、法院庭審等現場,我們常看到有人手拿一個黑匣子,坐在主持人身邊,飛快地記錄著信息,那就是被譽為“用手指追趕聲音”的新興職業——計算機中文速記師(亦叫速錄師)。
中文速記在我國已經有100多年的曆史,而計算機速記卻是近年才出現的新職業。該職業繼承了手寫速記的優勢,但與手寫速記不同的是,計算機速記能夠在各種大型會場做到“同聲”記錄,並直接通過電腦打印成文,不用後期翻譯、整理,省時、高效,從而達到了高速度、高效率、高準確率的要求。
計算機速記是個新行當,它是一種對語音信息進行不問斷采集,並實時轉換為電子文本信息的過程。它是傳統的手寫速記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整合,可以快速獲取、處理中文信息。與錄音機記錄不同,計算機速記還可以記錄和處理無聲信息,如神情、體態語,比如“暗送秋波、眉目傳情”等。
據業內人士介紹,北京每天平均有200場會議,而現有的速記人員隻有100人左右。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現有的速記公司一年創造的產值在500萬元以上,但是隻能滿足不到10%的市場需求,因此僅北京的速記市場份額就應該能達到5000萬元。而從對速記人才的需求來看,100多人也隻是需求的十分之一,北京起碼需要1000多名速記人才,如果再加上上海、廣州、大連等等,那麼在全國範圍的人才缺口肯定超過萬人。這些需求還僅僅是為會議提供服務的,而現在的政府機構、新聞單位、網站以及企業都需要速記方麵的人才。
由於速記人才極度匱乏,奇貨可居,因此目前的速記服務報酬較高。據了解,速記服務一般的收費標準為每小時200元左右,對會議的速記是每天1200元。可以這樣說,在雙手擊打鍵盤時,出來的不單是漢字還有money(錢)。一般而言,速記公司給速記員的工資是底薪加提成的形式,一般較為成熟的速記員的收入平均下來每月4000元左右,更有甚者月薪可達萬元。
不過,當一名合格的計算機速記師也是很難的,它需要有過硬的本領,需要較高的素質。首先必須保持每分鍾200字的聽打速度,還要能夠適應噪音背景下聽辨同音詞、方言甚至是外文單詞等信息,並迅速采集下來,同時還要具備紮實的中文基礎和廣博的知識積累。
目前我國還很少有專門的速記培訓學校或者專業,這是導致速記人才供不應求的一個重要原因。據了解,國內的速記公司,大都不是苦於無“市場”,而是苦於無“人手”。由於市場是在完全不自覺的情況下形成的,需求市場的豁然壯大和服務市場的長期人才真空形成巨大供求缺口,使很多速記公司認識到從市場上找人才是不現實的,於是,很多速記公司一方麵不斷接業務,一方麵又向外招生培訓。許多速記公司的速記員培訓標準是參照北京速記協會製定的速錄等級證書,經過培訓合格的學員將拿到證書。培訓的周期為1~6個月,學費是1000元/月、半年3800元。但是,事實上這個培訓周期很難達到目的。比照一下國外培養速記員的時間——美國24個月、日本18個月,就知道幾個月的培訓時間根本不充分。由於目前我國速記人員短缺造成需求旺盛和高薪誘惑,促使了不少急功近利的人盲目加入。還有一些人在有了一點“小成”就急不可耐地“下海撈錢”,比如有的學員往往達到180字/分鍾,甚至140字/分鍾都被不少用人單位“追捧”了。所以,他們在“學業不精”的情況下就匆忙地進入了市場。而實際上,即使經過學習合格的學員也不可能直接“上會”,至少還要經過一年左右的實習和經驗積累才能達到上崗的要求。
基於對培養合格從業人員與規範速記行業的考慮,勞動與社會保障部正式頒布了我國的《速錄師職業標準》,並從2004年開始在全國舉行速錄師從業資格考試,這標誌著速記這個新興行業將從此走上規範化的道路。新的職業標準將速記人員分為三個等級:速錄員、速錄師、高級速錄師。對學員的速錄標準要求是,初級140字以上/分鍾,中級180字以上/分鍾,高級220字以上/分鍾。同時,對職業道德和素質有了統一的標準和要求。因此,要成為一個合格的速記員不僅要有熟練的技術和業務能力,還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
目前,高水平、高素質、高技能的速記人才全國還極少。一個全國通行的、國際認可的速錄師職業資格證書,將會成為你求職的秘密武器,使你體會到職業生涯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