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二、五花八門的新職業(1 / 3)

社工:助人的同時更自助

一位患者術前恐懼不安,前來安慰他的不是醫生、護士,而是醫院的社會工作者。在上海浦東新區,已有125名專職從事這種社會工作的社會工作者活躍在醫院、學校和居民社區。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政府的一些管理職能逐步下放到社區。小政府、大社會的管理模式,呼喚一種新職業出現,這就是社會工作者。1997年,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7名畢業生成為浦東新區第一批專職社會工作者。

據介紹,專職社會工作者的任務是以人為本,關注人的心靈和人的發展,為人排憂解難,在政府與民眾之間搭建溝通的橋梁。專職社會工作者不同於誌願者,他們是有社區工作理念並掌握職業化操作方法的專職人員。據了解,在北美、香港、新加坡等地,社會工作者在社會事務中扮演重要角色,被稱為社會穩定的“調和器”。在香港特區,社工是一種受人崇敬的職業,並有嚴格的注冊製度。目前,各類非政府社工機構的工作人員有2萬多名,其中接受過社會工作高等教育的專業工作者4200多人。注冊的社工在機構中一般擔任專業和管理工作,並有一套規範的職稱評定和晉升製度,工薪待遇與公務員相當,高於同等資曆的一般從業人員。

一位美國學者曾在《紐約時報》撰文說,一種新的職業已經出現並且在我們鼻子底下日漸成熟,這就是社會工作。人們過去曾把社會工作想像成一種手挎菜籃子去幫助窮人的活動。現在,社會工作是一種運用科學的方法和藝術的手段去解決各種各樣社會問題的職業。社會工作強調尊重人的價值,通過幫助人們“自助”來改善社會生活。

中國社會正在發生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一些過去並不顯著的社會問題正在變得突出起來。原有的行政型社會工作模式,難以高效解決這些問題;政府社會工作人員的“非專業化”,也有礙這些問題的及時化解。

社工職業化勢在必行,並已在上海萌芽。浦東新區建立了社會工作者協會,在社區、醫院和學校建立了五個社會工作站,還成立了民間組織“樂群社工服務社”。一群畢業於大學社工專業或在香港經過專業培訓的社工,已在為病殘者、困難老人、問題青少年等提供服務。

為了規範社會工作和社工職業,上海市人事局和民政局出台《上海市社會工作職業資格認證暫行辦法》,對社會工作者實行職業資格考試。社工職業資格,目前包括社會工作師助理、社會工作師兩種。具有高中(中專)畢業以上學曆並在社會工作相關崗位從業滿六年者,大專以上學曆者,以及高等院校應屆畢業生,均可報考社會工作師助理。大專學曆,並在社會工作相關崗位從業滿六年;大學本科學曆,並在社會工作相關崗位從業滿四年;碩士學位,並在社會工作相關崗位從業滿兩年;博士學位,並在社會工作相關崗位從業者,均可報考社會工作師。

展覽設計總監:年薪10萬也難覓

上海市的展覽公司日益增多,展覽設計總監也炙手可熱。業內人士預計,上海市目前至少緊缺2000名設計總監。

據悉,一名合格的展覽設計總監需對各行業比較熟悉,能全麵把握各行業展示工程設計與創意,並具備相應的設計管理能力。浦東一個展覽服務公司最近開出10萬元年薪並附加獎金和提成的價位,也沒招到合適的展覽設計總監。

獨立策展人:在尷尬中開拓

有人說,藝術家不是全能的,他們的作品需要媒介才能夠麵對觀眾。而有這樣一些人,依靠優秀的藝術感覺,強大的社交能力,用藝術兌換財富,用財富推動藝術。這就是最近出現的新職業——獨立策展人。

因為獨立策展人的身份意味著他不屬於某一機構工作,而是以自己的個人意願獨立從事項目策劃,和各種機構商談項目合作意向。獨立策展人的經濟利益來源於他策劃的項目經費,正常的項目經費核算應該是由展覽經費和策劃經費兩部分組成,這也是獨立策展人能夠在這個時代成為一種職業的前提。

作為一種新興職業,獨立策展人的地位目前顯得很尷尬,做得也很累。

獨立策展人在國內的形成過程極為曲折,因為國內的美術館還沒有將展覽交給策劃人來策劃的製度,國內也沒有基金會資助獨立策展人的活動。有一些組織展覽的美術工作者,找一些畫家出錢辦一次展覽,或是找一個投資方讚助,用畫家的畫作為回報,通過讚助舉辦展覽。這兩種展覽方式,名義上是策展人的工作,但都因為有畫家出錢或者是投資方讚助,而導致策展人無法“獨立”。

獨立策展人的困難還在於展覽經費的籌集。常常發生的情況是一個很好的展覽方案由於找不到資金而不得不放棄。即使找到了資金,策展人既要保證投資者獲得相應的回報,又要維護藝術家的利益,這就不得不花費很多心血去說服雙方相互理解。

因其所策劃展覽的不確定性,決定了國內的策展人收入“多元化”。獨立策展人的一種生存方式是:某個基金會想做一個展覽,把資金委托給策展人來做,但在現階段國內這種機會幾乎為零。目前,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博物館委托策展人做策展,這樣博物館起碼要付給策展人策展費,或是一年的工資。現在,很多策展人都具有雙重或多重身份,他們的名片上除了標明自己的策展人身份以外,還是畫廊的老板、某公司或網站的藝術總監、經紀人、學校講師……而後者往往是大部分獨立策展人的主業。

雖然獨立策展人的現狀很是尷尬,但從業者對前景依舊樂觀。因為隨著國際藝術交流的增加,市場對策展人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國內的獨立策展人目前已經顯得非常活躍,許多大型展覽,包括一些具有國際影響的展覽都是由獨立策展人操作完成的。在北京,一些重大的藝術展覽和藝術事件中都可以看到獨立策展人活躍的身影。由於對獨立策展人身份的認同,藝術家們對他們的信任度也越來越高。這也是獨立策展人能夠在這個時代成為一種熱門職業的前提。

據介紹,獨立策展人的影響力主要來自個人的品牌效應,在操作數個被藝術圈基本公認、有學術水準的展覽後,獨立策展人的知名度迅速傳播,藝術家願意將展覽看做一種身份象征。其次,獨立策展人出色的藝術評論思想和寫作使藝術家願意將自己的作品讓獨立策展人評述。由於獨立策展人的知名度比較高,他策劃的展覽往往會在圈內迅速口頭相傳,這種擴散效應甚至超過了專業雜誌。

獨立策展人自己發揮的餘地特別大,極具風險性和挑戰性,因此吸引了一大批藝術家和批評家從事這一行業,但真正把所有的人聯係在一起,在展覽和宣傳方麵都做得很出色的策展人並不多。雖然策展入主要是通過策劃展覽的形式對藝術進行推廣,但是策展人所付出的遠不止這些。做一個展覽,從策劃開始到結束可能會需要一年多時間,一半的工作就是在和別人溝通。

業內人士認為,一個策展人首先應具備對美術史、藝術理論的理解與詮釋能力。其次必須累積相當多的藝術家、收藏家、評論家等人際關係。在運作中要有靈活的配合能力以及調配各種資源的能力。一個好的策展人要有好的財務概念、善用經費的能力(其中包括募款等)。並且要具有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作為一個策展人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應該具有洞悉未來的能力,要比所有人看的遠、看到未來、看到藝術家的前途方向。

看來,策展不是誰都可以“玩一把”的遊戲。

“派對”策劃人:搭起社交的平台

“派對”是一種西化的社交方式,意思是團體聚會。隨著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交活動的增加,各類派對也開始風靡全國。於是,一批擅長組織派對的專職策劃人活躍起來。

蘇珊是京城小有名氣的派對專職策劃人。辦有一家個人經營的小公關公司。一年半前,她看到“派對熱”日益升溫,便利用公關公司的優勢,主攻派對策劃。現在,平均每個月蘇珊都要接下一兩個派對委托。她說,這樣的業績對個體策劃人來說算是不錯的,雖然酬勞並不是很多,但足夠維持個人生活和公司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