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在我們周圍,有沒有被汙染的水域?
調查:在老師的帶領下,調查附近水域的汙染情況。
經過調查,你發現水域被汙染的原因有哪些?
活動目標
1.通過水域汙染的調查與分析,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
2.在調查活動中,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在總結交流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熟悉調查的方法和填寫簡單調查報告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教師對學校附近的水域汙染狀況要做到心中有數。
組織、安排學生課前觀察時教師一定要強調安全問題,要求學生必須在家長的帶領下或集體進行觀察,避免發生意外。
2.教師準備:燒杯、無汙染的河水或湖水(選用品:顯微鏡、載玻片、滴管)。
學生準備:觀察記錄用品(記錄表、記錄紙等)、采集水樣用品(水瓶、水杯等)。(選用品)捕撈工具)。
活動建議
1.調查時間可以利用小隊活動或課外活動時間。這樣做有以下優點:其一,打破了時間空間限製,向課外校外擴展,聯係社會生活實際,符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要求。其二,整合了少先隊、輔導員、家長的力量,便於組織和指導。活動可以邀請班主任、輔導員、家長共同參與,既保證了學生的安全,又保障了活動的效果。
2.調查水域汙染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如:攝影、攝像、錄音、采訪、漫畫、製作電腦軟件等。
3.要引導學生研究水汙染的嚴重後果以及解決水汙染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發現被汙染的水的顏色、氣味發生了變化,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讓學生通過顯微鏡觀察水中的微生物種類、數量的變化。通過捕撈活動也可以發現,在沒有被汙染的天然水域中,很容易撈到小魚、小蝦等小動物,而在被汙染的水域中就很難撈到。
背景資料
水汙染:由於人類大規模的生產活動,在使用水的同時,也往往使某些有害的物質進入水體,引起天然水體發生物理和化學上的變化,這就叫做水汙染。
水汙染的分類:汙染物質的類型,水汙染可以分成以下幾種:尤病原體汙染。被汙染的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體(病毒、病菌、寄生蟲等)。氏需氧物質汙染。被汙染的水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在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下容易分解,分解過程中消耗大量的氧,使水中溶解氧減少,影響魚類和其他水生物的生長。
植物營養物質汙染。被汙染的水中含有大量磷、氮等植物營養物盾,造成某些植物的迅速生長,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氧氣,使得其他水生物難以生存。石油汙染。熱汙染。發電廠和工礦企業向水中排放高溫廢水,使水體溫度增加,溶解氧減少。
有毒化學物質汙染。無機物汙染。兄放射性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