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好朋友都是誰?他們各有什麼特點?
討論
好朋友應怎樣互相幫助?你遇到下麵這樣的事情怎麼辦?
活動
將自己的特點和對好友的希望寫在上麵,放入“尋友”袋中。
給同學們講一講,在你的好朋友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活動目標
培養學生為人處世的正確態度,教育學生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增進學生間的交往,體驗友情的價值。
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表達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明確交友的標準,珍惜朋友間的友誼,獲取一些與人交往的直接經驗。
活動準備
課前安排學生對自己的好朋友的言行舉止進行觀察。
學生搜集好朋友的優秀事跡,準備課上交流。
學生準備鉛筆、彩色筆、白紙、卡紙、彩色紙等材料,準備製作尋友卡。
活動建議
活動導人可以安排“猜猜他(她)是誰”的遊戲活動。課前已經安排學生觀察了解了自己好朋友的特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們介紹同班同學中的好友,隻說特點,不說姓名,讓大家來猜。這樣安排可以增強活動的趣味性,也可以促使學生對好友特點的準確把握,同時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討論好朋友之間應該怎樣互相幫助的問題。可以通過出示具體的問題情境,由學生表演反饋結果的形式進行。討論的問題不必受課本的限製,希望學生能夠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製作尋友卡的活動既是促進學生間的交流的一種方式,又是學生綜合能力的良好體現。設計工作由學生完成,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它設計得美觀、新穎,體現出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製作的過程中學生要運用美術課上的圖案設計、色彩搭配的知識以及繪畫的技巧,運用語文課上獲得的寫作方法進行創作,並且要對自己的特點、對好友的希望進行分析。希望學生的特長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學生講述好友給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相當於一篇口頭作文。教師可以滲透一些寫作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把意思表達清楚,把事情講清楚、講明白。但是教師不要在寫作技巧方麵過多地要求學生,對於學生的發言要多多鼓勵,讓學生在敢說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表達能力。
背景資料
前人對交友的看法
1.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損矣。
《論語季民篇》
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誠實的人交朋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朋友,就有益。同逢迎諂媚的人交朋友,同當麵討好,背後搗鬼的人交朋友,同巧言善辯的人交朋友,就有害。
2.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今不能。《論語子張篇》
君子尊重賢人也接納普通人,嘉勉好人也憐惜無能的人。
3.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他們共同研究學問,共同領導國際工人運動,共同起草了著名的《共產黨宣言》。
馬克思受反動政府的迫害,生活很窮苦,恩格斯全力幫助他^為了維持馬克思的生活,他寧願從事自己十分厭惡的商業;他們經常討論各種政治事件和科學問題,即使兩人不在一起,也要通過書信交換意見和工作成果;他們時時刻刻設法給對方以幫助,都為對方在事業上的成就感到驕傲。他們合作了40年,共同創造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建立了偉大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