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誰長得高?誰長得矮?
思考
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
你和你的同桌有些地方?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這樣和別人比,好嗎?應該和別人比什麼?用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不足比和有缺點的同學比I比@通過比較,你發現了你有哪些優點?有哪些不足?
活動目標
1.教育學生養成認真觀察事物的習慣,培養他們認真細致的科學態度。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到事物是複雜多樣的,它們既有聯係,又有區別,既有長處,又有短處。同時教育學生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
3.進一步掌握觀察的方法,比較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比較所需要的圖片或實物。
2.學生課前留心觀察別人的優點和缺點,總結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活動建議
1.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尋找事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比較能力的強弱體現在細微的環節,隻有經過敏銳細致的觀察、認真的分析才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尋找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活動,不僅檢驗了學生比較的結果,更是訓練學生比較能力的過程,同時可以使學生體驗到事物的複雜多樣性。活動不要隻停留在比較顯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還要引導學生比較相似事物之間的不同點和不同事物之間的相同點。
2.學生互相比較時,可能出現“隻看自己優點,不看自己缺點”的情況,教師不要急於糾正,隻要學生說得對,就應給予肯定,當出現勇於發現自己不足的學生時,要大力表揚,引導學生善於發現和學習別人的優點。
3.教師可以安排“誇誇班裏的好同學”的活動。增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樹立大家學習的榜樣,展示每個人的優點,聯絡大家的感情。誇同學時,不僅要說出同學的做法,還要說出這樣做好在哪裏,使學生知道“怎樣做”,又知道“為什麼這樣做”。從而逐漸使學生們對於良好的行為由簡單的轉化為自覺的行為習慣。
4.建議用1~2課時完成。
背景資料
1.比較:比較是找出事物之間的相同處和相異處以及其他關係。在比較中,一般說來找出相同點比找出區別更為困難。這種情況在兒童身上表現得很明顯,這種現象的出現與知識經驗有關。
2.比較能力:比較能力是在頭腦裏確定事物間差異點和共同點的能力。人們認識事物是從區分事物開始的,要區分事物首先要進行比較,比較是分類、抽象、歸納和概括的基礎,要提高比較能力首先要提高觀察能力。
3.觀察:觀察是人們認識世界的門戶,是智力活動的源泉。敏銳的觀察力是智慧之母。觀察是人類最基本的能力,它直接影響到生存的質量。觀察是有目的的感覺、知覺活動。感覺這個世界有時遠遠比知道和理解這個世界更重要。一個學生觀察力的強弱直接影響他的學習效果。觀察力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有組織的知覺能力,它是構成智力的要素之一,它不止是知覺問題,而且包含著理解、思考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