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哪些種類的放大鏡請你搜集一些鏡片。

各種各樣的放大鏡。

交流

怎樣使用放大鏡?你知道放大鏡的用途嗎?老人用放大鏡看報紙上的小字修表師傅戴著放大鏡修理手表製我們可以自己動手製作放大鏡。

水滴放大鏡。用滴管吸一滴水滴在玻璃片上。同學們通過玻璃上的水滴觀察書本上的文字。文字經過水滴被放大了。

水瓶放大鏡。比較使用其他杯子或痛酸,這可能與什麼有關係?想一想什麼樣的杯子做放大鏡合適?為什麼?

玻璃球放大鏡。比較你們的玻璃球放大鏡,效果一樣嗎?這與什麼有關?想一想我們製作的放大镋有什麼共同點?在製作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嚐式

請你選擇適當的材料,製作一個與眾不同的放大鏡。

活動目標

1.培養學生勤於觀察、善於思考的學習習慣。

2.通過對觀察、比較各種放大鏡效果的異同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通過自己設計、製作放大鏡的活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力。

3.在實踐中觀察放大鏡的形狀特征(中間厚,邊緣薄),初步感受折射現象的存在。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分組材料:載玻片(或其他薄玻璃片)、滴瓶、滴管(或其他代用品)、燒杯、燒瓶、水、透明玻璃球。

2.學生課前搜集各種放大鏡的實物或圖片。

3.學生準備各種白色透明的瓶子、玻璃球。

活動建議

1.注意引導學生觀察與比較。本課涉及的自製放大鏡的方法都非常簡單,目的是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觀察與思考。觀察每種放大鏡的形狀有什麼特點,不同中有什麼相同,相同中有什麼不同,思考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在細致的觀察、比較、思考中發現放大鏡的共同特征,感受到放大鏡成像的一些簡單的規律。如:在材質相同的情況下,放大鏡的曲率越大,放大倍率越大,反之越小。

2.材料準備要充分。為了便於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概括,實驗材料的準備一定要充分。如製作水瓶放大鏡的活動,如果準備的水瓶過分單一,不利於學生發現放大鏡的形狀特征,也不利於學生感受折射現象的存在。如果瓶子的種類多,學生就會發現,透過不同形狀的瓶子或從不同的方向角度觀察,物體的放大效果截然不同。有的把物體橫向放大,有的幾乎沒有放大,有的使物體的形象發生了扭曲變形,有的非常接近於真正放大鏡的效果。通過分析瓶子形狀與觀察到的現象之間的關係,學生才能有所發現。

3.嚐試製作放大鏡的活動要強調創造性。當學生發現放大鏡的特點後,可以根據它設計、製作不同的放大鏡。對於學生來說,有一點改動就可以算創新。例如,把水滴改成油滴、把平板玻璃改成凹麵玻璃、把液體的水改成固體的冰等。有些方法實施有困難,也要鼓勵學生想出來、說出來。

4.建議課時完成,製作活動可以放在課下。

背景資料

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的現象叫做光的折射。折射光線跟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麵,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當光線從折射率小的透明物體斜射入折射率大的透明物體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2.放大鏡:幫助觀察細小物體用的凸透鏡。焦距在1—10厘米之間,其放大倍數約等於明視距離與透鏡焦距之比。一般的放大鏡是一個單獨的凸透鏡,較好的放大鏡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凸透鏡組成,以矯正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