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俄土戰爭(1)(2 / 2)

1768~1774年俄土戰爭是由奧斯曼帝國對俄國的侵略行動和反對俄國在波蘭擴大影響而引起的,是俄國爭奪黑海出海口鬥爭的繼續。10月6日,得到法奧兩國支持的土耳其對俄宣戰。

為此,俄國將戈利岑將軍的第1集團軍從基輔調往霍京,將魯緬采夫將軍的第2集團軍調到第聶伯河與頓河之間的地區作戰。1768年12月,克裏木汗卡普蘭·格來的軍隊入侵烏克蘭領土。俄第2集團軍在擊退敵人對烏克蘭的進攻後,前出至亞速海,封鎖了克裏木。在多瑙河戰區,戈利岑與20萬敵軍作戰。

在對霍京的兩次猛攻失利後,他被迫於1769年6月率部撤過德涅斯特河。11月,土耳其駐防軍由於缺少食物,放棄了霍京。第1集團軍在新任指揮官魯緬采夫的指揮下向雅西展開進攻,於10月7日占領該城;第2集團軍沿南布格河作戰。1769年7月,海軍上將斯皮裏多夫的分艦隊從波羅的海駛入地中海參戰。

在1770年的戰爭中,第1集團軍在坑田墓地附近及拉爾加河和卡古爾河河畔擊潰了敵軍。俄國分艦隊在愛琴海的出現,促進了希臘人民反抗土耳其統治的起義。

在切斯梅海戰中,俄國分艦隊擊潰了土耳其艦隊,從而保障了自己在愛琴海的製海權,並完成了對達達尼爾海峽的封鎖。9月,俄軍以猛攻奪取了賓傑裏要塞,7~11月,先後攻占了伊茲梅爾、基利亞、布賴洛夫和阿克爾曼。

1771年,第1集團軍展開軍事行動,在多瑙河區艦隊的協同下,於2月占領了茹爾紮,3月封鎖了土耳恰和伊薩克恰要塞。多爾戈魯科夫將軍的第2集團軍在亞速海區艦隊的協同下,於6月25日以猛攻奪取了彼列科普,並占領了克裏木。

奧軍推進到俄國邊境之後,俄第1集團軍轉入積極防禦。

該集團軍分3個集群在1000公裏的正麵作戰,於6月和10月多次擊退企圖以優勢兵力衝入多瑙河左岸地區的土軍。俄國艦隊在地中海成功的行動,促進了埃及和敘利亞的阿拉伯人1771年反土起義的爆發。俄國在陸海戰場的勝利迫使土耳其於1772年5月30日在茹爾紮同俄國簽訂停戰協定。11月12日,俄國又同克裏木汗薩希布·格來締結條約。

根據條約,克裏木脫離土耳其,處在俄國的庇護之下。

1773年的軍事行動是在巴爾幹戰區進行的。6月,魯緬采夫集團軍渡過多瑙河,包圍了錫利斯特裏亞要塞。5~6月,蘇沃洛夫將軍的部隊多次成功地襲擊了圖爾圖卡伊。

但由於兵力不足,魯緬采夫集團軍被迫撤過多瑙河。9~10月,俄軍企圖攻打瓦爾納和敘姆拉,均未果。

1774年6月,魯緬采夫率俄軍5.2萬人強渡多瑙河。6月20日,俄軍在科茲盧賈附近擊潰土軍4萬人。薩爾特科夫的部隊在圖爾圖卡伊附近擊潰土軍1.5萬人。魯緬采夫所部封鎖了敘姆拉、魯敘克和錫利斯特裏亞諸要塞,其先頭部隊越過了巴爾幹。

在這種形勢下,俄土雙方於7月24日簽訂了楚庫克-凱那爾吉和約。和約確認了俄國在這次戰爭中的勝利,保障了俄國自由進入黑海。

在1768~1774年的俄土戰爭中,陸軍和海軍的戰略協同動作、強渡大的水障礙、山地進攻、爭奪要塞等方麵的經驗豐富了俄軍的軍事學術。魯緬采夫在戰爭中創建了協同陸軍完成戰鬥任務的利曼槳船區艦隊。

戰爭中,廣泛采用新式疏開戰鬥隊形——師、團方陣,采用與射擊兵散開隊形相結合的縱隊取代線式戰鬥隊形。魯緬采夫和蘇沃洛夫製定的教令和守則反映了部隊的戰鬥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