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俄土戰爭(2)(2 / 2)

在巴爾幹戰區和高加索戰區,俄軍也多次擊敗土軍。英俄反土聯盟崩潰之後,俄國於1807年8月與土耳其簽訂了停戰協定,但1809年春戰火重燃。俄軍與阿塞拜疆民團和格魯吉亞民團在高加索戰區協同作戰,將土軍逐出波季和蘇胡姆-卡列,同時還占領了阿哈爾卡拉基要塞。普羅佐羅夫斯基元帥率俄軍8萬人,在擁有140艘艦船的多瑙河區艦隊的配合下強渡了多瑙河,奪取了伊薩克恰、土耳恰、巴巴達格、默欽、伊茲梅爾、布賴洛夫等要塞。

1810年5月,俄軍在新任總司令卡緬斯基將軍的指揮下,占領了帕紮爾吉克、錫利斯特裏亞和拉茲格勒諸要塞。在9月7~8日巴蒂納戰役中,土軍敗北。9月,魯舒克要塞和茹爾紮要塞的土耳其駐防軍投降。1810年10月29日,俄軍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奪取了洛佛奇,但很快又將其放棄;1811年2月10日以猛攻的方式再次攻克該城。

1811年初,俄國由於麵臨拿破侖軍入侵的威脅,被迫將多瑙河集團軍一部調往西部邊境。兵力幾乎減少一半的俄軍開始由庫圖佐夫指揮。他在7月4日魯舒克戰役和12月5日斯洛博德澤亞地區的交戰中迫使土軍投降,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由於庫圖佐夫具備高超的外交藝術,土耳其才簽訂了布加勒斯特和約。和約規定比薩拉比亞和西格魯吉亞並入俄國的版圖。拿破侖在1812年衛國戰爭前夕失去了土耳其這一盟友。

在1806~1812年的俄土戰爭中,陸海軍在戰略上協同作戰的新經驗,以及奪取要塞、包圍敵人的經驗豐富了俄軍的軍事學術。

1828~1829年的俄土戰爭是由於歐洲列強爭奪奧斯曼帝國的領地而引起的。

當時,奧斯曼帝國嚴重的國內危機由於希臘民族解放革命戰爭而進一步加深。

當聯合艦隊出動保衛希臘自治權而在納瓦裏諾海戰中擊敗土-埃聯合艦隊之後,土耳其蘇丹得知同盟國之間的矛盾加劇,便撕毀了俄土兩國以前締結的所有協定,並於1827年12月宣布對俄進行“神聖戰爭”。

1828年4月26日,俄國向土耳其宣戰。為對付侯賽因·帕夏的15萬軍隊,俄國將維特根施泰因元帥的集團軍9.5萬人調到多瑙河戰區;將帕斯克維奇將軍的軍團2.5萬人調到高加索戰區,以對付5萬人的土耳其軍。

維特根施泰因集團軍於5月7日越過國境,經過一個月的戰鬥,占領了多瑙河各公國,強渡了多瑙河。10月11日,俄軍從陸上和海上發起聯合攻擊,占領了瓦爾納。帕斯克維奇軍團越過國境之後,於7月5日以猛攻奪占了卡爾斯要塞。7~8月間,高加索軍團各部隊在地方民團的支援下占領了阿爾達甘、阿哈爾齊赫、波季和巴亞濟特諸要塞。

在1829年戰爭中,雙方戰鬥非常激烈。6月11日,季比奇將軍指揮的俄軍在序列夫恰附近的戰役中擊潰了兵力比自己多1倍的敵軍,並於6月30日占領錫利斯特裏亞。7月,季比奇率部1.7萬人越過巴爾幹地區,向亞得利亞那堡挺進。8月20日,該城守軍投降。

俄軍向南發展進攻,使伊斯坦布爾岌岌可危。在高加索,俄軍於7月9日控製了埃爾祖魯姆,前出到特拉帕作斯。俄軍在兩戰區取得勝利,主力前出到伊斯坦布爾,艦隊封鎖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以及艦船在黑海土耳其沿岸一帶遊曳,這些行動都迫使土耳其政府於9月14日簽訂了亞得利亞那堡和約。

1828~1829年的俄土戰爭對於改進軍隊的指揮,組織陸海協同具有很大的影響,同時,積累了爭奪要塞和進行野戰的經驗,使戰役諸要素得到了發展。

俄土戰爭的結果,是俄國保留了南烏克蘭、克裏木、比薩拉比亞及高加索的部分領土,並在黑海沿岸鞏固地建立了自己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