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俄瑞戰爭(1 / 1)

俄瑞戰爭指俄瑞兩國為爭奪波羅的海沿岸地區、芬蘭,以及為爭奪波羅的海統治權而進行的戰爭。

俄瑞戰爭俄國為收複被瑞典侵占的芬蘭灣沿岸領土,奪取利夫蘭和波羅的海出海口而進行的一次戰爭。1656年夏,俄國政府利用當時的形勢對瑞典宣戰。俄軍部分兵力向英格曼蘭推進,而主力則從波洛茨克開向裏加。

起初,俄軍進展順利,接連奪取了敵在波羅的海沿岸的許多要塞,並包圍了裏加。然而,1657~1658年間瑞典加強了它在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部隊。得不到海上援助的俄軍,在敵軍的逼攻下開始退卻。

由於俄國同波蘭重啟戰端,從而使自己的處境更加困難,被迫於12月同瑞典簽訂瓦利耶薩裏條約,3年之後又簽訂加底斯和約。俄國在戰爭中所取得的一切成果統統付諸東流。

1741~1743年的俄瑞戰爭是因瑞典政府企圖複仇——收複由於簽訂尼什塔特和約所喪失的領土而引起的一次戰爭。

1741年8月4日,瑞典向俄國宣戰。9月3日,在維利曼斯特蘭德進行的第一次戰役中,俄一支1萬人的部隊擊潰了一支3000人的瑞典部隊,並占領了要塞。

1742年7月9日,拉西元帥指揮的俄集團軍占領了弗裏德裏希加姆。瑞軍開始退向赫爾辛福斯。在追敵途中,俄軍在大橈戰船隊的支援下占領博爾戈;8月18日,又攻占新施洛特要塞。拉西集團軍繼續進攻,將瑞軍包圍於赫爾辛福斯城下,並於9月4日迫其投降。1743年春,戰事複起。5月31日,俄一支橈槳區艦隊在科爾波島擊敗瑞典的一支區艦隊。俄登陸部隊直抵瑞典本土。瑞典在登陸部隊的威脅下於1743年8月18日在亞波城簽訂了亞波和約。

1788~1790年的俄瑞戰爭是瑞典趁俄國1787年起對土開戰,俄軍主力調往南方之機所發動的一次戰爭。瑞典國王葛斯塔夫三世在大不列顛、荷蘭和普魯士的支持下,要求俄國政府歸還1721年和1743年並入俄國的瑞典各省,解除分艦隊武裝,同意瑞典為俄土兩國實現和平進行調停。

1788年7月2日,瑞軍突然發起進攻。瑞軍盡管在兵力上擁有兩倍於俄的優勢,但仍未能獲勝。1788年7月俄海軍上將格雷格指揮的分艦隊擊退了瑞典艦隊的進攻,並在戈格蘭海戰中將其擊敗。

1年之後,俄海軍上將齊恰戈夫指揮的分艦隊在厄蘭島海戰中又擊退了瑞典艦隊的第二次進攻,而在羅琴薩利姆海戰中,俄橈槳區艦隊擊敗了掩護陸軍側翼的瑞典橈槳區艦隊。瑞典人害怕俄軍登陸,遂放棄芬蘭南部。

1790年5月,俄國艦隊在雷瓦爾戰役和紅山炮台戰役中取勝之後,將瑞典艦隊封鎖於維堡灣。7月3日,瑞典艦隊雖以極大的代價突破封鎖,但已大傷元氣,所以瑞典不得不開始和談,而國內形勢惡化也迫使瑞典進行和談。8月14日,韋列利和約簽訂,按照和約條款規定,保留戰前邊界線。

1808~1809的俄瑞戰爭是因俄國與丹麥結成反瑞典和大不列顛同盟後進行的戰爭。俄國在同大不列顛展開戰爭的情況下,力圖控製芬蘭灣和波的尼亞灣,確保彼得堡的安全。瑞典打算依靠大不列顛來實現其報複的目的。

盡管它尚未作好戰爭準備,依然作出與俄斷絕關係的決策。1808年2月21日,布克斯蓋弗登率俄軍開進芬蘭,戰爭由此爆發。

俄軍擊敗了瑞軍,占領了赫爾辛福斯、塔瓦斯特古斯、塔梅爾福爾斯、亞波和瓦沙之間的沿岸一帶,攻占了阿蘭群島和果特蘭島;5月3日又占領了斯維亞堡要塞。

然而,當英國艦隊運載輔助軍前來援助瑞軍時,瑞軍卻已轉入反攻,並迫使俄軍撤出果特蘭島、阿蘭群島、芬蘭的一些居民點,轉入防禦。1808年8~9月,俄軍在庫奧爾坦涅、薩爾米和奧拉瓦伊斯戰役中擊潰瑞軍主力。結果,雙方於9月29日訂立停戰協定,但這個協定未得到彼得堡當局的批準,布克斯蓋弗登為克諾林格將軍所取代。1809年3月,戰鬥行動重又頻繁起來。3月17日,巴格拉季昂將軍的軍團沿波的尼亞灣冰路進攻亞波,再次占領阿蘭群島;托利將軍的軍團和舒瓦洛夫將軍軍團占領了烏默奧和托爾尼奧。3月25日,瑞軍在卡裏克斯投降。

瑞典在軍事上的失敗,加速了國內危機的爆發,阿多夫四世在國內的一次政變中被推翻。3月19日,克諾林格簽訂了阿蘭停戰協定,但亞曆山大一世取消了這一協定,並將指揮大權交給托利。戰火複燃,一直持續到9月15日和談開始。和談以9月17日簽訂弗裏德裏希加姆和約而告終。

整個芬蘭和阿蘭群島歸屬俄國,建立立憲的芬蘭大公國,但它又作為俄羅斯帝國的一個組成部分。俄軍在戰略上廣泛采取各個殲敵和“小戰”的作戰方式,不斷完善圍攻藝術,並且極為重視強攻。在最後的一次戰爭期間,確立了縱隊和散兵隊形互相配合的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