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北美獨立戰爭(2 / 2)

美國軍隊在薩臘托加附近的勝利改善了年輕共和國的國際地位。這次勝利極大地影響了歐洲各大國對交戰雙方的態度。

1778年,美國同英國的競爭者法國訂立了軍事同盟,並取得了西班牙和荷蘭的支持。1778年5月,由11艘作戰艦艇和載有4000名官兵的運輸船編成的分艦隊在厄斯坦海軍上將率領下從法國駛抵美國。俄國的政策對美國國際地位的加強起了重大的作用。

還在1775年秋,葉卡捷琳娜二世就已拒絕了英王喬治三世關於希望俄國派兵鎮壓北美殖民地獨立鬥爭的請求。1780年,俄國宣布“武裝中立”。這在客觀上是對英國不利的。

1778年6月,接替豪將軍英軍司令職務的克林頓將軍放棄了費城,把基本兵力集中到紐約附近,以防該城落入法國分艦隊手中。

至戰爭第一個時期結束時,美國的政治軍事形勢已大為好轉。在陸上采取軍事行動的同時,雙方在海上亦展開了戰鬥。美國方麵基本上是使用私掠船作戰,力圖阻止對方給英軍輸送援兵,共破壞英軍的補給。1776~1777年期間,私掠船共截獲809艘英國船隻。這種私掠船不僅在北美沿海一帶,而且在英國海岸附近活動,其中最大的一支私掠船隊由瓊斯率領。

此人後來成了聞名的美國船長。戰爭期間,私掠船數量達到2千艘之多。美國的正規艦隊由於船艦數量較少,人員配備不全,在戰爭中反而未起多大作用。

在戰爭的第二個時期,戰鬥基本上在南部各州展開。克林頓製定了將華盛頓軍隊各個殲滅的計劃。他仗恃南部貴族種植場主的支持,打算第一步先擊潰南部各州的美軍,然後粉碎北部各州的美軍。1780年5月,英軍在查爾斯頓附近重創美軍,從而打開了進入南卡羅來納和佐治亞的通路。1780年8月,科倫瓦利斯指揮的南方英軍集團在坎頓附近取勝。

由於政府采取了得到居民擁護的有力措施,由於任命了鐵匠出身的天才將領格林為華盛頓軍南方集團的司令官,才得以扭轉戰局。1781年1月和3月,英軍先後在考奔斯附近和吉爾福德附近受挫。格林將軍十分巧妙地使正規軍同起義隊伍配合作戰。

至1781年夏,除幾個港口以外,南部各州均獲得解放。科倫瓦利斯的英軍集團和克林頓將軍的部隊隻得分別龜縮在約克和紐約兩個城市。華盛頓決定消滅科倫瓦利斯的軍隊,於是除留下部分兵力在紐約附近外,主要兵力和1780年開抵美國的羅香波將軍的法軍均由他率領開往約克城,並於9月26日包圍該城。10月19日,科倫瓦利斯的軍隊投降。

法國海軍在贏得這次勝利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科倫瓦利斯將軍的軍隊投降後,戰鬥實際上已經停止。

經過長時間的談判,於1783年9月3日在凡爾賽簽訂和約。根據這項和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獨立戰爭的結果是,推翻了殖民壓迫,建立了獨立的美國。

北美獨立戰爭之所以取得勝利,首先是因為美國人民和軍隊進行的戰爭是正義的解放戰爭。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士兵的高昂士氣及他們在戰鬥中表現的英雄氣概,是華盛頓軍隊得以戰勝兵力上占優勢的敵軍的決定性因素。人數眾多的遊擊隊同華盛頓軍隊並肩作戰,大多數居民都支持華盛頓的軍隊。

其他國家也有許多人因支持美國革命解放戰爭而誌願來美國參戰。在美軍中作戰的歐洲誌願兵就約達7000人,其中如法國人拉弗耶特和聖西門,波蘭人科斯久什科,德國人馮·施托固本等。

美利堅合眾國在戰爭中獲勝的另一個因素是,這個年輕的美洲國家實行了靈活的對外政策,巧妙地利用了英國同其他歐洲國家之間的矛盾。同法國訂立的軍事同盟以及俄國對美國所持的善意態度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戰爭表明,美軍的軍事學術優越於英軍。針對英軍的線式戰術、橫隊齊射和呆板的步兵橫隊,美軍采用了疏開隊形戰術,單兵瞄準射擊和發揮軍隊高度機動能力的戰法。華盛頓軍善於同遊擊隊配合作戰,能巧妙地利用突然性因素,並各個殲滅敵人。

獨立戰爭的勝利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然而,就在那個時期反動的趨勢已開始露頭,黑人奴隸製的合法化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獨立戰爭對於歐洲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製製度的鬥爭,對於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