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英國-馬拉塔戰爭(1 / 1)

英國-馬拉塔戰爭指東印度公司對印度馬拉塔各公國發動的幾次侵略戰爭。公元18世紀末,東印度公司侵占了印度大片土地,但遭到強大的馬拉塔的格瓦裏奧公國的抵抗。

第一次英國-馬拉塔戰爭是因英軍部隊與帕什瓦軍隊發生衝突而引起的。英國人利用馬拉塔各王公之間的矛盾從中漁利,同格瓦裏奧和那格浦爾兩公國的頭領訂立同盟,於1782年5月17日把所謂薩爾拜條約強加給馬拉塔各公國。條約規定,薩爾塞特島和巴賽因區歸東印度公司所有。

第二次英國-馬拉塔戰爭,是由於英國為了削弱馬拉塔人的力量和進一步掃清對印度實行殖民掠奪的道路而插手馬拉塔各王公的內訌所引起的。

戰爭的直接起因是,1802年帕什瓦巴吉·羅二世同英國簽訂喪權辱國的巴賽因條約。馬拉塔各公國就此喪失了獨立,必須接受英國派出的總督,並負擔英軍駐防部隊的一切費用。馬拉塔的王公們拒不承認這項條約,格瓦裏奧軍隊並向帕什瓦軍隊發動進攻。英國便借口保護帕什瓦而插手戰爭。

英軍擊潰格瓦裏奧軍隊,攻占阿利加赫要塞,隨後又奪取了阿格魯和德裏兩座城市。到1803年底,格瓦裏奧與那格浦爾王公開始求和。

根據條約,英國攫取了格瓦裏奧在印度北部的全部領土,以及那格浦爾的奧裏薩一部及其他領土。英陀拉王公抗擊英軍比較成功,曾幾次有力地挫敗敵軍。在巴拉特普爾要塞附近的交戰中,英軍就損失2000餘人。但英陀拉王公最後仍然戰敗。他同馬拉塔其他幾個王公一樣,成為東印度公司的附庸。

在第三次英國-馬拉塔戰爭中,一些原先保持獨立自主的馬拉塔王公不經戰鬥就歸降英軍,其他幾個王公稍有抵抗後也於1818年末被消滅。

戰爭的結果,馬拉塔各公國的大片領土被吞並,而歸附的王公們也隻剩下一小塊領地。有些王公被廢黜,而代之以東印度公司一手扶植的傀儡。

英國-馬拉塔戰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政治結果是,英國在印度的勁敵馬拉塔人戰敗,印度西部大部分領土歸屬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