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最後的天朝(3)(2 / 3)

乾隆一生大權獨攬,君主專製達到中國曆史的頂峰。他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為百姓免糧治水,賑濟災情;也可以不留情麵地鎮壓各種反對勢力。在當政期間,殘酷血腥的文字獄比比皆是,動輒百十條人命,連殺封疆大吏的事情也並不罕見。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在位既長,享年又高。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宣布於次年將皇位禪讓給皇十五子永琰,改元嘉慶,自己稱太上皇帝。此後三年,實權仍掌握在乾隆帝手中。

3.十全武功

縱觀乾隆帝的一生,他在位的大部分時間都能勵精圖治,勤政愛民,胸懷大誌,勇於進取,蠲免租賦,嚴懲貪官,知人善任,賞罰嚴明,在軍政大事上知錯能改,因而,在其皇祖康熙、皇父雍正奠定的基礎上,把“康乾盛世”推到了巔峰,形成了“大清國全盛之勢”。他在文治武功兩方麵均成績斐然,成就遠超其父祖。

乾隆在位時期,清朝統一了準部(蒙古準噶爾部)、回部,拓疆兩萬餘裏,使西北、北方邊境永久安定,漠北廓爾喀蒙古四部也徹底擺脫了準格爾部的襲擾,西藏嚴格隸屬中央,青海、四川寧謐、貴州改土歸流得以堅持,雲南西部民族地區牢固內附,從而最後奠定了近代中國的版圖,使得一個強大的帝國屹立於東方。他先後五次下令普免天下錢糧,國庫存銀長期保持在6000萬兩以上,最多時有8000餘萬兩,這在曆史上是極其罕見的。

與康熙、雍正兩朝相比,乾隆在位時國家更為強大,政局更加穩定,國庫愈加充盈,農業發展,百業興旺,城市繁榮,文化發達,確係“盛世”。但是乾隆帝固然也有不少失誤,尤其是晚年寵信和珅,使其得以攬權納賄,導致貪汙盛行,國力大損,盛極而衰。但是,瑕不掩瑜,乾隆帝功大於過,可以說是中國曆史上執政較久、敢於進取、力創偉業、文治武功兼備的傑出帝王。

天朝落日

1.四麵楚歌

1796年,八十八歲的乾隆皇帝傳位於其子顒琰,年號嘉慶。嘉慶皇帝當然不如康熙帝與乾隆帝一樣有作為。他在位的二十五年,在統治上延續其父的治國方針,清朝進入了緩慢發展的階段。

1821年,嘉慶帝卒,道光皇帝即位,是為清宣宗。道光帝在位期間,西方列強開始以鴉片敲開中國的大門,進入中國的市場,使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人們深受鴉片荼毒。1838年,道光帝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去廣東主持禁煙。林則徐到廣東後,打擊煙販,沒收鴉片達兩百多萬斤,又在虎門當眾將其銷毀,即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

虎門銷煙之後,英國於1840年對中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曆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清朝如同暮日西沉,之後又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起義,各種內憂外患紛至遝來;一浪接連一浪不斷衝擊著的清朝的統治。在各種力量的打擊下,清王朝的統治愈發搖搖欲墜。盡管以後起義被撲滅了,卻嚴重撼動了清朝統治根基。

2.帝國的自救

?清朝末年,內外交困的危局喚起了王朝統治者的自救意識,從而上演了一場由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新政三步曲構成的改革運動。

1860年後,在鎮壓太平天國革命的過程中,清朝統治集團中漸漸形成了一批具有買辦性的官僚軍閥,即洋務派。他們以“自強”、“求富”為口號,在全國各地掀起“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改良運動。但是,洋務派隻是利用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來維護封建專製統治,這種手段和基礎的矛盾,使洋務運動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清朝在甲午戰爭中的慘敗,也標誌著洋務運動的失敗。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有感於中國的落後現狀,準備進行資本主義改革。他接受康有為、梁啟超提出的變法,宣布改製,以求富民強國。但這次變法隻持續了一百零三天,最後以慈禧太後囚禁光緒帝,捕殺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康、梁二人逃亡國外而宣告失敗,後世稱之為“百日維新”。

清朝統治者雖然鎮壓了戊戌變法運動,卻也感到自己的統治地位已經開始動搖。因此,維護清王朝的統治成為統治者們麵臨的重要課題。1901年,慈禧太後正式宣布實行“新政”。這次新政一直持續到清朝滅亡,可以說是清帝國在最後十年間所做的最後一場自救。但是,辛亥革命的爆發,使得這場新政隨著清帝國的覆滅也不得不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