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四個多月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和不斷的反思,我找到了其中的緣由。孩子也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思想,在老家她是整個大家庭的掌上明珠,全家二十來口人都寵著她一個,無拘無束又時刻受到大家的無微不至的關愛,忽然把她送進了幼兒園,每天隻有奶奶一個人接送照看,她自己又對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懷有很深的抵觸心理,受了委屈也不敢表現出來強忍著,回到家又見不到父母無處發泄自己的情感,好不容易盼到周末爸爸媽媽回來了,我們卻又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她,在她以又哭又鬧的方式和我們表達親昵時,難免又被未能領會孩子心意的我們以簡單粗暴的嗬斥方式給鎮壓了,周一上班又在難舍難分中硬把哭哭啼啼的她塞進幼兒園一走了之。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少,沒能換位思考與孩子在情感上進行充分的溝通交流,沒有給孩子營造出一個溫馨的家庭氛圍,這是我們作為父母的錯。教育孩子不光是學校的責任,社會的大環境、家庭的小環境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教育孩子不是心血來潮一朝一夕間就能見到效果的,麵對孩子不能高高在上發號施令似的強行灌輸,也不能嬌寵縱容任其發展而不加以必要的約束。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作為家長我們更應該放下身段與孩子平等的交流,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並加以正確的引導和鼓勵。教育孩子不光要有愛心、細心還需要更多的耐心。
認識到錯誤就必須毫不猶豫的改正。在新學年開始時,我們把孩子轉到了媽媽所在的公辦幼兒園,這所幼兒園的軟硬件建設以及師資水平要比原來的私立幼兒園好了許多。在與老師積極溝通了解孩子在園裏表現的同時,我們也小心翼翼的觀察孩子在家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陪她一起看“喜洋洋與灰太狼”、一起聽白雪公主、醜小鴨的故事、一起做“葫蘆兄弟的”的遊戲,聽她講她感興趣的每一件事。在充分保持對她尊重的同時,我們也以委婉的方式培養她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興趣,每天早晨6:30分準時起床上幼兒園,晚上9點鍾準時洗漱,9:30分準時上床休息,每到周末都帶她去逛商場、逛公園、串親戚,並盡量設置一些能吸引她興趣的小承諾引導她積極參與。雖然很辛苦但我們一直在堅持以身作則,不管有多困不到點絕不上床,不管有多精神到了點也一定陪孩子休息,不管有多累到了周末也一定帶孩子出去轉轉。
如今女兒的情緒有了明顯的轉變,恢複了她這個年紀所特有的頑皮活潑,做事有了自信,愛說了愛跳了,和小朋友們也能玩到一起了,見到陌生人不在拘束了,精神頭足了,身體也更壯實了。看著麵前可愛的女兒我陶醉了,在感到由衷欣慰的同時我又產生了一絲隱憂,真的希望她別再長大了,就這樣吧我真的覺得很幸福、很知足了!現在她在幼兒園,接下來就是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她終究要有屬於自己的事業,會組建自己的家庭,不可否認又不能阻擋的是隨著她的慢慢長大,她會一步一步的與我拉開距離,直到有一天,作為父親的我能在每一年裏能多見我寶貝女兒幾麵都會成為一種奢望……
至此,我也切實體會到了“不養兒不知父母恩”這句老話的深刻內涵。對自己的孩子能有這份苦心,我的父母當初又何嚐不是如此的養育我呢?唯一不同之處就是受條件所限當初他們受的苦和累更多一些而已。“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想想自己已經兩個多月沒回老家看望年逾花甲的父親、母親和重病纏身的奶奶了。工作忙、時間少,還要照顧孩子和一大堆的人情世故,雖有拳拳孝心卻又分身乏術,成為我逃避對現實的無奈而自我安慰的借口和理由,其實在內心深處卻是充滿了愧疚。值此兩節到來之際,我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給我們的父母,告訴他們不必再為我們的魯莽而操心,無需再為我們的生活而擔憂,我們已經學會照顧自己了,請保重身體真誠的祝願他們健康長壽。
二0一一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