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解除威脅的北京保衛戰(2 / 2)

布置完畢,於謙下令閉門誓師,宣布任何人即使戰敗也不得退入城內。並且還規定,將領臨陣不顧軍隊先退的,斬首;軍士不聽將領指揮先退的,後隊斬前隊。

於謙甲胄披身,眼噙淚花,號召守城三軍:“要用我們的頭顱與熱血,來雪皇帝被俘的奇恥大恨!”

10月11日,瓦剌軍主力逼近北京。也先命軍隊列陣於西直門,而把明英宗放置在德勝門外,想要迫使明政府獻城投降。

於謙不為所動,決定先發製敵,打一打也先的氣焰,於是命令都督高禮、毛福壽率軍出擊,在彰義門北,打敗了瓦剌軍先鋒,斬殺數百人,奪回被俘者千餘人。這天晚上,於謙又派薛斌率軍潛入瓦剌軍營,偷襲成功。瓦剌軍受此兩挫,士氣大為折損。

也先原以為明軍不堪一擊,沒想到北京守軍陣嚴氣盛,戰鬥力這麼強,開始感到有點驚恐。也先料想如果繼續打下去,恐怕於己不利,便采納了投降太監喜寧的計策,遣使入城,邀明政府派大臣“迎駕”議和,妄圖誘於謙、石亨等人前來,將其扣留,使明軍失去指揮,不戰自潰。

於謙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陰謀,但為了揭穿也先的詭計,掌握主動,遂派趙榮、王複前往談判。同時,於謙下令守城將士不得談論議和之事。

也先見於謙、石亨等重要將領未到,就借口來使官小,不與談判,要於謙、石亨、王直等人親自前來。這時朝中主和派又乘機大倡和議之策,明景帝一時難以決斷,就派人征求於謙的意見。於謙堅定地回答:“現在我隻知道有戰事,其他事一概不願聽到。”並勸明景帝,“當前應以社稷為重,君為輕。”於謙的一番話,堅定了明景帝抗戰的決心,粉碎了也先的陰謀。

10月13日,也先撕下了議和的偽裝,集中主力向德勝門發動進攻。於謙令石亨在城外民房設置伏兵,派小隊精騎主動迎擊,交戰後佯裝敗退,誘使敵人進入設伏地域。

也先果然中計,率萬名騎兵緊追不舍。明軍出其不意,指揮神機營突然發射神銃、火箭,打得瓦剌軍暈頭轉向。石亨乘機率伏兵投入戰鬥,前後夾攻,瓦剌軍死傷無數。

號稱“鐵頸元帥”的也先弟弟勃羅和平章卯那孩也中炮身亡。也先這時才發現明軍主力就在德勝門,於是急忙撤軍,集中力量轉攻西直門。

都督孫鏜率西直門部隊迎擊瓦剌軍,殺敗了瓦剌軍先鋒。但也先不斷增兵,孫鏜力戰不支,想退入城中。負責監軍西門的給事中程信嚴令不許開城門,讓城上守軍發射火器轟擊瓦剌軍,配合孫鏜守軍戰鬥。就在這時,高禮、毛福壽和石亨率援兵從彰義門、德勝門趕到,會合孫鏜三麵圍攻瓦剌軍。瓦剌軍抵擋不住,在也先的率領下倉皇向西南方退去。

10月14日,也先整頓兵馬,再次進攻彰義門。於謙派武興、王敬率軍迎戰。明軍前隊以神銃轟擊,後隊列弓弩繼進,將瓦剌軍擊退。而明景帝所派的監軍太監率數百騎企圖搶前爭功,衝亂了明軍的陣勢,副總兵武興中箭犧牲。瓦剌軍乘勢反擊,追至德勝門外的土城。

在此危急時刻,土城居民紛紛爬上屋頂,大聲呼喊,向瓦剌軍投擲磚石,配合明軍打擊瓦剌軍。僉都禦史王弦和都督毛福壽又率援軍趕到,再次打退瓦剌軍的進攻。

與此同時,進攻居庸關的5萬瓦剌軍也遭到守關明軍的頑強抵抗,被迫撤退。也先見北京城防守嚴密,屢戰不利,手中的明英宗又失去了要挾作用,在得到中路軍兵敗居庸關的消息後,又獲悉各地勤王軍即將到達,他害怕後路被切斷,於15日夜間偷偷拔營撤走。

於謙發現也先撤軍,立即派石亨等集中火炮轟擊,並急令明軍乘勝追擊,又在固安、霸縣殲滅瓦剌軍萬餘人,擒獲其將領48人,奪回被擄人口、牲畜數以萬計。

至此,北京保衛戰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瓦剌敗退後,於謙繼續加強北方邊鎮的防務。也先幾次出兵南犯,都被擊退。在武戰不勝、求和不成的情況下,瓦剌被迫於1450年8月無條件釋放明英宗回朝,恢複了對明代的臣屬關係。其後,瓦剌內部矛盾不斷加劇,勢力漸衰,明朝北方邊境的威脅得以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