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2 / 3)

8.你是否經常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

9.你是否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

10.你是否牙齦容易出血,傷口容易化膿?

11.你是否經常頭疼、腿痛、肩酸、腰酸?

12.你是否經常得皮膚病?

測試結果分析:

如果上述的12道問題中,你有5道以上的答案為“是”,那麼你很可能就是酸性體質。除根據上麵列舉的酸性體質的特征進行自我檢查外,還可以去藥店買PH精密試紙自己測試。人體尿液中的PH值一般為5.5~6,建議在早晨用試紙檢查自己的尿液,如果多次發現PH值低於5,那同樣說明你可能屬於酸性體質。如果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確認,以便對症醫治。

預防和改善酸性體質

酸性體質的產生是體內堿性物質不足所造成,自我預防和改善酸性體質可先從飲食下手。首先調整飲食結構,保持營養攝入的平衡。可以多吃些偏堿性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蘇打餅幹等。多喝堿性離子水,少喝酸性水,如純淨水、可樂等。其次,必須保證適量的運動以及杜絕抽煙、酗酒等不良習慣。最後,情緒對體液酸化的影響很大,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情也很重要。

健康小資料—常見食物的酸堿性

強酸性蛋黃、乳酪、白糖做的點心或柿子、烏魚子、柴魚等

中酸性火腿、雞肉、豬肉、鰻魚、牛肉、麵包、小麥、奶油等

弱酸性白米、落花生、酒、油炸豆腐、海苔、泥鰍

弱堿性紅豆、蘿卜、蘋果、甘藍菜、洋蔥、豆腐等

中堿性大豆、紅蘿卜、蕃茄、香蕉、橘子、草莓、蛋白、檸檬、菠菜等

強堿性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等

3學會放鬆——不能讓自己太累了

高秀敏猝然離世讓趙本山對事業與身體的關係有了更深的感悟:不能讓自己太累了。

頻繁出現在媒體麵前的趙本山,總是一次比一次瘦,忙劇、忙球……本山一直是忙得不得了。

最近又傳出了“趙本山將與棋盤山F1合作”“趙本山要買夏宮”等消息,麵對記者的提問,趙本山先是一樂,隨後表示,“說實在的,這些其實都是我接觸過的事情,包括當初弄足球也都是朋友在一起一點一點聊著聊著把事情弄大的。現在也有一些別的行業找我談,很多喜歡我的觀眾都替我擔心,不過秀敏的去世讓我有很多感悟,人不應該讓自己太累,身體很容易透支,所以這些項目我都不準備再弄了。今後我還是以影視劇為主,再加上現在的足球,為咱們家鄉建設做點公益性的事兒,這就夠了。”

趙本山向來做事認真,對於自己已經接手的足球事業,他很負責任,“27日那場球還是挺關鍵的,我會到現場。然後就跟範偉去《鄉村愛情》劇組拍咱們的戲份,弄完這個就弄《馬大帥3》。”

至於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趙本山說:“足球當然不會全扔,有時間我會看,足球的資金問題我解決了很大一部分,

遼足現在的困境也不是一時能解決的,好戲主要在明年,這些都是有安排的。”

問起明年春晚他跟範偉會給大家帶來什麼?本山靈機一動,說:“賣球!”。

4做好準備——職場壓力的3個階段

麵對職場壓力,你心累嗎?

專家介紹,職場心理壓力分3個階段,呈現不同的症狀:

第一階段是軀體症狀,會產生失眠、焦慮、多疑、胃口差等情況;

第二階段就會產生退縮性行為,表現為不願上班、無端請假、不願意參加各類社交活動等;

第三個階段會產生攻擊性行為,比如火氣大、矛盾多、破壞性強,甚至產生自殘、自虐或者自殺傾向。有調查顯示,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壓力最大。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心理谘詢師宋國萍說:“大學畢業後沒多長時間就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往往對工作抱很大期望,以為可以從此擺脫大學生活的單調,發揮自己的創造性。

許多年輕人承受著隨時可能被淘汰的壓力

趙冉是中國網通北京分公司的職員。他的部門有18個員工,60%都是二十六七歲的年輕人。他告訴記者:“網絡通信行業每年都在變革,我們公司的名稱和項目運營商也一直在變,我們的工作經驗增加了,但本來就比較低的薪水卻不升反降,這讓我們有點無所適從。”

而某媒體記者藍芬則承受著隨時被淘汰的壓力。她所在的部門已經裁了一半的員工。“我幾乎沒有什麼私人時間,全部交給工作,沒有什麼朋友,常常找不到人說話。工作太累時,吃東西也沒胃口,晚上睡覺做夢都在采訪、寫稿。”藍芬說。

有調查顯示,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壓力最大。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心理谘詢師宋國萍說:“大學畢業後沒多長時間就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往往對工作抱很大期望,以為可以從此擺脫大學生活的單調,發揮自己的創造性。但是不久後,當他們發現自己不過是一顆螺絲釘,就容易覺得工作沒有意義和價值,對工作懈怠或頻繁跳槽。”“大學生因為長時間用考試成績作為自己的評價體係,並過分依戀這一體係,一旦離開學校就無所適從。”宋國萍說,“如果放棄虛榮心,接納自己的社會評價,就可以順利地度過這個轉型期”。

宋國萍認為,一些企業做決策時比較短視,容易和員工產生利益衝突,由此給員工帶來很多心理問題。而中國人普遍缺乏較好的情感教育,調節情緒能力較低,更易為壓力所困。

焦慮僅是職業壓力的最初表現,61%的白領有職業困惑

去年,30歲的劉博士跳槽到一家大型國企做海外項目經理,這是他第一次出國。國慶節時,他回國跳樓自殺。

宋國萍後來得知,這家國企的海外職員一般都不能帶家屬,完不成任務的很快會被辭退,即使業績突出,回國的機會也不多。而劉先生是個內向的人,有完美主義傾向。“他在出國半個月後就開始變得特別容易發脾氣,特別想成功,沒有什麼業餘時間。他所在的分部有十幾個員工,上班在寫字間,下班在職工公寓,沒有私人空間,同事之間經常激烈爭吵。”

專家介紹,職場心理壓力分3個階段,呈現不同的症狀:第一階段是軀體症狀,會產生失眠、焦慮、多疑、胃口差等情況;第二階段就會產生退縮性行為,表現為不願上班、無端請假、不願意參加各類社交活動等;最後一個階段會產生攻擊性行為,比如火氣大、矛盾多、破壞性強,甚至產生自殘、自虐或者自殺傾向。

上海“向陽職業谘詢”近期一份調查顯示:有61%的白領承認自己的職業困惑很多,經常感到“心累”,覺得工作沒有意義,僅僅是為了生存。

“35歲臨界點”現象蔓延,升職與不升都痛苦

IT業的職業壓力在各行業中一直處於高位,70%的人35歲後不再從事IT行業,於是有了IT“35歲臨界點”之說。“35歲時IT從業者常常要麵臨一個轉變,他們的工作效率和創新能力開始跟不上新員工,除了少部分能進入管理層的員工,大部分人都要考慮轉行問題。”雇員發展服務公司總經理劉秉林對記者說。

除IT行業外,很多其他行業的職業人都認為,如果到了35歲還沒有獲得升遷的機會,這輩子就很難出頭了。

博士畢業3年的陳原最近幾次在車上痛哭失聲。使她變得極端焦慮的原因,是即將到來的一次競聘。

陳原工作的研究所目前正在改製,要競爭上崗。陳原的研究方向比較偏,如果競聘中沒有勝出並獲得項目帶頭人的資格,她就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專業加入別人的課題組,甚至有下崗的危險。這使在單位一直活得比較邊緣的陳小姐不得不麵對即將到來的職業危機:“這次拿出來競聘的隻有12個職位,報名的其餘30多人都比我資格老。我知道肯定贏不了,可又不甘心學了十幾年的東西就這麼廢了,真是絕望啊。我每天惟一高興的事就是睡覺,可以什麼都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