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重組人馬二度赴緬(2 / 3)

5月12日至23日,羅斯福、丘吉爾和一些美、英軍隊的高級軍官在華盛頓舉行“三叉戟會議”,中、印、緬戰區指揮官韋維爾、史迪威、陳納德列席會議,宋子文代表中國應邀出席會議。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一次有中國代表參加的重要會議。會上,中國堅持實施以收複緬甸全境為目標的“安納吉姆”計劃。

11月23日至27日,羅斯福、丘吉爾、蔣介石以及美、英、中三國的高級軍事幕僚,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會議。這次會議討論了蒙巴頓提出的北緬作戰“錦標保持人”作戰計劃。為了建立對日作戰的基地,中、英、美三國政府經過一係列會談,基本商定了以中國軍隊為主,配屬美、英軍各一部,發動緬北、滇西作戰,以保障開辟中國昆明到印度利多的公路,敷設輸油管道。

緬北、滇西,雖為兩個戰場,但實施反攻作戰、打擊日軍的目的是一致的,作戰行動有許多相似之處。當時,日軍緬甸方麵軍司令官河邊正三把第18師團部署在緬北,把第56師團部署在滇西。中國駐印軍、中國遠征軍和美英同盟軍密切配合,準備殲滅緬北、滇西的日軍。

中國駐印軍的主要部隊有新編第一軍,軍長為鄭洞國中將,下轄新編第22師,師長廖耀湘;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每個師約1.5萬人。為了提高這支部隊的機動能力、通信能力、火力,根據美方建議,中國駐印軍每個師編製3個步兵團,以及榴炮營、山炮營、工兵營、通信營、輜重營,教導營等。在武器裝備上,每個師編有各種車輛300多輛,榴彈炮12門,山炮24門,各型迫擊炮234門,防坦克炮36門,騾馬1000多匹,輕重機槍468挺,火箭發射筒108具。武器裝備的改進,有效地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

中國駐印軍的作戰方針是:以協同友軍殲滅日軍為目的,先向緬北進攻,奪取孟拱、密支那等要點,然後經八莫向曼德勒前進,將日軍壓迫於曼德勒附近地區,包圍殲滅日軍。

中國駐印軍的作戰計劃明確,向緬甸北部的攻勢發起前,部隊在利多附近集中。反攻作戰中,先由中國駐印軍主力發動攻勢,把日軍兵力吸引到緬北方向,這樣就便於友軍在緬甸南部登陸。緬北攻勢作戰分為三期進行,第一期的攻擊目標為孟拱、密支那一線,第二期的攻擊目標為傑沙、八莫一線,第三期的攻擊目標為曼德勒。攻擊作戰中,美國空軍要通過轟炸等方式盡量摧毀緬北日軍的各個要點,並以強大的空中力量協助中國駐印軍作戰。作戰地區內的遊擊隊,要不斷擾亂日軍的後方。

1943年春季,中國駐印軍的補充訓練基本完成,打通中印公路的時機基本成熟。為了及時做好反攻緬甸的準備,新編第38師第114團,獨立工兵第10、第12團等部隊通過鐵路輸送,進入印度東部的利多,協助美軍2個團又3個營的工兵部隊修築道路。這些部隊從利多的東南方向開始,在人煙稀少的野人山上辟山築路,遇水架橋,逐步向緬甸北部推進。3月20日,新編第38師第114團進入緬甸北部。

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陳誠、副司令長官黃琪翔率領6個軍16個師,配屬美軍第14航空隊一部,準備從怒江向滇西發動進攻。

中國遠征軍再度出征,陳誠未能率軍上戰場,蔣介石多次換將,最終讓有“常勝將軍”美稱的衛立煌擔任司令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