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飛機是可以重複使用的、往返於地球表麵和近地軌道之間運送人員和貨物的航天飛行器。它在軌道上運行時,可在機載有效載荷和乘員的配合下完成多種任務。航天飛機通常設計成火箭推進的飛機,返回地麵時能像滑翔飛機或飛機那樣下滑和著陸。航天飛機是人類自由進出太空的很好的工具,是航天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
1969年4月,美國宇航局提出建造一種可重複使用的航天運載工具的計劃。1972年1月,美國正式把研製航天飛機空間運輸係統列入計劃,確定了航天飛機的設計方案,即由可回收重複使用的固體火箭助推器,不回收的兩個外掛燃料貯箱和可多次使用的軌道器三個部分組成。經過5年時間,1977年2月研製出一架“創業”號航天飛機軌道器,由波音747飛機馱著進行了機載試驗。1977年6月18日,首次用飛機機載飛上天空進行載人試飛,參加試飛的是宇航員海斯(C·F·Haise)和富勒頓(G·Fullerton)兩人。8月12日在飛機上進行的載人飛行試驗圓滿完成。又經過4年,第一架載人航天飛機終於出現在太空舞台,這是航天技術發展史上的又一個裏程碑。
1981年4月12日,世界上第一架實用的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實現了人們期待已久的處女航。
“哥倫比亞”號由1個軌道器、1個外儲箱和2個固體火箭助推器組成。航天飛機分前、中、後三段,前段是與大氣壓力相同的駕駛艙和生活艙,有4個座位,一般可乘3—7人,在軌道上可持續工作7—30天。座艙的底甲板下有廚房、進餐間、儲藏室、衛生間、密封艙。機身中段有一個貨艙,可載人、衛星、科學儀器、航天武器和用於在空間抓裝貨物的遙控機械手等,可載貨30噸。機身後段裝有3台主發動機和保證航天飛機機動飛行、保持穩定、姿態變換和反推控製的動力係統。航天飛機的機腹下是兩台固體助推器和一個外儲箱。外儲箱用於儲存液氫和液氧推進劑並向主發動機輸送推進劑,加注推進劑後質量740噸,當燃料用完後,外儲箱自行脫落,在大氣中燒毀。固體火箭推進器為航天飛機在垂直起飛和飛出大氣層的過程中提供78%的推力。整個機身覆蓋有30000多塊耐熱性能極高的防熱瓦,可耐高溫1000-2000℃,保證防護機身往返飛行100次而不被高熱侵蝕磨損。在首航發射後不久,機身尾部脫落了幾塊防熱瓦,但並未造成嚴重後果。“哥倫比亞”號初航的成功,是航天技術上的一個重大突破,比起人類首次登月來說是更偉大的創舉,甚至是“更偉大的裏程碑”。
“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是融運載火箭、載人飛船和飛機三種運載工具的功能為一體的一種航天工具。它像火箭那樣垂直起飛,既能在大氣層內飛行,又能在大氣層外飛行,還能把人造衛星等物品送入預定軌道;能夠在空間軌道上進行多次機動飛行,以完成交會、捕捉等任務;它能像飛機那樣在大氣中滑翔,在跑道上著陸;它能處理飛行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故障,有較高的安全飛行能力。航天飛機的用途很廣,可以從事各種軍事偵察、監視、竊取情報以及通信聯絡、指揮、導航等活動;可以摧毀對方的間諜衛星和其他軌道飛行器,甚至摧毀地麵戰略目標;還可從事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