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諸如“四書五經”中的經,有《書經》、《禮經》、《樂經》、《易經》。史,有各朝各代留下的史文,如唐史、宋史、元史、明史、清史,包括司馬遷的史記等,至清朝我國共有二十五史。子,便是《論語》、《孟子》、《莊子》、《荀子》、《淮南子》一類的儒家道家學說著作書籍。集,就是指曆朝曆代各位名家的詩歌集、文選集等,例如楚國的詩歌總集《楚辭》、漢代的《文選》集、晉代的《陶淵明集》、唐代的《李太白集》、《杜少陵集》、《白樂天集》等。
據我看來,這麼多的書籍,若是全部買來放在家裏,一間書房未必能夠容下。如果像有些人隻求大概了解還算好說,真的依次細細看來,既要熟背又要求甚解,沒有個十幾二十年的功夫,是體會不了其中的精髓的。鄙人先聲明,我在此並無打消讀者學習國學積極性的意思,隻是我等身為碌碌寰塵中之人,衣食住行、日常瑣碎小事已經占據我們大量時間,更少有閑暇能夠一本本讀完裝滿一個房間的書。
如果有和我一樣遇到這樣問題的讀者,我認為應該向您推薦一本書,由這本書而產生的學術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為輝煌的一門學術。這本書所包含的精髓絕不亞於《四庫全書》所容納的內容。若是真正讀懂此書,你們便會認為此書的作者,一定是中國文壇曆史上學識最廣、文采最為豐富的人,這位作者就是曹雪芹,他寫的這本書就是《紅樓夢》——
一直以來很少有人考慮這個問題,中國人如此崇拜迷戀的“紅學”,那麼《紅樓夢》這本書在西方社會又是一個怎樣的境遇呢?我想說,結果是很尷尬的。“紅樓”這本書大多數西方人隻把它看成是一個愛情悲劇的故事書,其受歡迎程度甚至不及《金瓶梅》。這樣讀者都要說了,外國人不懂《紅樓夢》。那麼在我看來,這隻是一個表麵現象,怎麼說呢?其根本原因在於極少有外國人懂中國的古典文學,即我們前文所講的“國學”,其中還包括中國文字學。《紅樓夢》隻能是用中國語言文字才能表現它完美文學魅力的一本書,用其他國家的語言文字斷斷不可。所以到頭來,“紅學”這門學術無論如何狂熱,咱們也隻能關起門來用中國字來討論,拿到國外用外語是講不通的。雖然咱們國家從未實行過“閉關鎖國”的政策,但是為了研究我們心愛的“紅學”,也隻能采取“閉門論紅”的態度啦。嗬嗬!
那麼《紅樓夢》這本書究竟好在哪裏呢?在此,我先引用一位誌同道合的朋友寫的文章,大概略述一下:《紅樓夢》之所功成典冊,其主要緣因在於它是一個雅俗共賞、讀者層次益廣的小說。任何文化底蘊,或深或淺,無才子佳人、鰥夫寡婦之分,都可從中取益或取情。“紅樓之歎”在於情乎而合於理乎,是所謂人之常情也。“紅樓”之曠世而出並非偶然,其襟國學之萃而帶兒女之情,折射出封建社會一群癡男怨女之悲歎。“紅樓”是獨立的,正如顰兒所雲“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因為它獨立於世俗庸塵之中,所以它是純潔的。正是它如“冰鮫之穀”般純潔,所以它在知音者、知情者中是最美的。
如此一番精譬駭俗的評論,每每讀到不得不讓我歎服“紅樓”的魅力。用我自己的比喻來說,“紅樓”對於中國文字的運用,所表現出來的魅力,不亞於西方任何一個偉大的雕塑家,用最好的石頭完成自己最好的作品一樣。西方國家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注重“精致實用”這個原則。換句話說,就是完成一件事物,在講究它的外在美的同時,也要注重它的內在美。這也是“美學”的終極概念。
“紅樓”便是如此。記得初看紅樓之時,多半是因為書中主人翁那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而深深陶醉。直到後來閱曆漸深,陶醉我的不僅僅是那愛情故事,更多的是作者那“草蛇灰線、伏延千裏”的寫作手法,還有將中國古典文化精粹自然的、和諧的揉捏於文章中的奧妙。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