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作品與現實的聯係(1 / 2)

對於《紅樓夢》這部優秀的作品,我們除了研究其本身作品的豐富內涵以外,相對地研究下其作者,曹雪芹的生平世事也是極其重要的。因為這對我們能夠細致地、透徹地理會《紅樓夢》這部作品的主旨精髓是十分有益地。當然,“紅學”自有此以來,也有不少紅迷朋友認為《紅樓夢》不是曹雪芹的著作。如果你們是持這種觀點意見的紅迷朋友,我奉勸你們,你們研究的紅學已經失去了其類似主心骨的依托,那麼你們的紅學大可不必研究下去,我的愚文也可就此罷讀。

如果你真是對紅學十分感興趣的話,又對明清曆史尤其是清初曆史十分熟悉(當然是要十分熟悉)的人,你應該能從浩瀚的曆史資料中辨證出《紅樓夢》這部作品,絕對不可能是除曹雪芹之外的任何一個人所作的。如果我說的微詞不足為信的話,你大可去參看胡適先生的《紅樓夢論證》和周汝昌先生的《紅樓夢新證》兩書,你就一定不會駁斥我的觀點的。

首先得知道曹家與清朝皇家的關係起源,是從曹家始祖曹錫遠(據周汝昌研究曹家是宋朝初期真定靈壽濟陽王曹彬後裔,至明朝曹端廣一代於永樂初年遷居遼寧鐵嶺,其後人曹錫遠被清軍俘虜)作了清太祖**哈赤的奴隸,入了內務府包衣正白旗(請注意一點,此前胡適的《紅樓夢論證》觀點是,曹家是漢軍正白旗人,不能說他是完全錯誤的,至少是不全對,這是一個比較壟統的說法。因為清初的衣旗籍,隻有滿洲旗,絕無蒙古旗、漢旗之說,而且隻有上三旗正白、正紅、正黃,沒有下五旗正藍、鑲白、鑲紅、鑲黃、鑲藍。又因為正白旗是最正統的一支,所以說“漢軍正白旗”是一個不正確的稱呼,乃至後人稱“正白旗漢軍”,其意義更是以訛傳訛了),後跟隨**哈赤之子多鐸作了親兵,至多鐸死,正白旗全入多爾袞之手,後歸孝莊太後親掌。

以上為上三旗之一,而曹家也由內務府包衣旗籍轉為內務府旗鼓佐領下人。雖然同為奴隸,但其根本意義已經改變了,從其後人為官作宰可知其一二。直至曹寅的母親孫氏作了康熙皇帝的保母以後,曹家也就真正發跡了,以至管領“江寧織造”幾十年,真正成為江南之地的大家族了,當然這與曹家作為朝廷在江南布下的眼線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說,從曹璽算起,至曹雪芹出生,曹家一共作了七十年的江南人。也可說,從曹雪芹算起,他的祖籍可以算是金陵(南京)人了。後來雍正帝即位,曹頫因押送禦用龍衣向沿途官員索要私銀一事被抄家,曹家舉家北上,來到北京。可以說,曹雪芹並沒有經曆過當年曹家在江南的那種顯赫生活經曆,這也就是為什麼《紅樓夢》書中賈寶玉道:“常聽人說,金陵是個極大的地方。”曹雪芹的記憶裏本身也沒有金陵的印象,他不聽別人說,如何能知道金陵是個極大的地方。這也是我們讀《紅樓夢》時經常遇到的問題。

書中常提到的是金陵十二釵,文章的描寫卻無南省的詳敘,卻有北京的描寫不少。例如大雪、炕上、天齊廟等等,這實在是作者曹雪芹那特殊的家庭經曆所致啊!然而又有人提出《紅樓夢》中描寫的生活片段確實南方人所經曆的。譬如書中大量使用的儂語啊,浙江常用的茯苓膏、玫瑰露啊,還有流行於江南地區的紙牌啊(四十七回玩的紙牌),我一直懷疑是同於麻將起源,就推斷出此書不可能是曹雪芹所作,他一個沒在南京生活過的人怎麼能寫出這麼細致的南省生活呢?那麼我要說的是,曹雪芹是沒有在南京生活過,他的家人是不是在南京生活了幾十年呢?把南省的生活風俗帶到北京怎麼能一下子就改變呢?曹雪芹受家人生活環境影響(他們家中人對話講南京話也是很平常的事)熟悉儂語,熟悉江南的生活風俗又怎麼不可能呢?當然,曹雪芹的生活環境及地理位置也決定了他不可能寫出那種“夜泊秦淮近酒家”或“江楓漁火對愁眠”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整部《紅樓夢》什麼都有,唯獨對依江畔水的那種生活是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