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顏淵第十二(3 / 3)

譯文~~~季康子苦於國內盜賊多,向孔子求教解決辦法。孔子回答說:“假如你不貪財,就是獎勵偷盜,也不會去幹。”

誦讀星級★★

原文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①之風,必偃。”

注釋~~~①上:動詞,加於其上。

譯文~~~季康子向孔子請教如何搞政治,問道:“如果殺掉壞人,親近好人,怎麼樣?”

孔子回答說:“您主持國家政治,為什麼要用殺人的手段呢?您想要做好人,百姓也就會跟著好起來。君子的道德像風,老百姓的道德像草,草遇到風,一定會倒下。”

誦讀星級★★★

原文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

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

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①必聞。”

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注釋~~~①家:指卿大夫之家。

譯文~~~子張問道:“讀書人要怎樣才稱得上達呢?”

孔子說:“你所說的達,是什麼意思?”

子張回答說:“在國家一定要有名望,在大夫家一定要有名望。”

孔子說:“這叫聞,不叫達。所謂達,是品質正直而講信義,善於分析別人的言語,觀察別人的顏色,考慮如何退讓別人。這種人,做國家的官時一定事事行得通,做大夫家的官也一定事事行得通。所謂聞,表麵上似乎愛好仁德,實際行動卻違背它,自己以仁人自居而不疑惑。這種人,做國家的官時一定能騙取名望,做大夫家的官時也一定能騙取名望。”

誦讀星級★★

原文 樊遲從遊於舞雩(yú)之下,曰:“敢問崇德,修慝(tè),辨惑。”

子曰:“善哉問!先事後得,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譯文~~~樊遲陪侍孔子在舞雩台下遊逛,說:“請問怎樣提高自己的品德,消除別人對自己未表露的怨恨,辨別出哪種是糊塗事。”

孔子說:“問得好!先付出勞動,然後收獲,不是提高品德了嗎?糾正自己的缺點,不攻擊別人的短處,不就消除隱藏的怨恨了嗎?因為偶然的忿怒,便忘記自己,甚至忘記了爹娘,不是糊塗嗎?”

誦讀星級★

原文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zhì)。子曰:“知人。”

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①諸枉,能使枉者直。”

樊遲退,見子夏曰:“鄉②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gāoyáo)③,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④,不仁者遠矣。”

注釋~~~①錯:同“措”,放置。②鄉:同“向”,以前。③皋陶:舜的臣子。④伊尹:湯的輔相。

譯文~~~樊遲問如何才是仁。孔子說:“愛人。”又問如何才是智。孔子說:“善於識別人。”

樊遲沒弄明白。孔子說:“把正直人提拔起來置於邪惡的人之上,這樣能夠使邪惡的人也變得正直。”

樊遲退了出來,見到子夏,說:“剛才我去見老師向他問如何才是智,他說:‘把正直人提拔起來置於邪惡的人之上。’這是什麼意思?”

子夏說:“意義多麼豐富的話啊!舜有了天下,在眾人之中挑選,把皋陶提拔起來,壞人就難以存身了。湯有了天下,在眾人之中挑選,把伊尹提拔起來,壞人也就難以存身了。”

誦讀星級★★

原文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①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注釋~~~①道:同“導”。

譯文~~~子貢問如何對待朋友。孔子說:“給他提出忠告,再好好地引導他,如果他不聽從,也就罷了,不要自取其辱。”

誦讀星級★★

原文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譯文~~~曾子說:“君子用文章、學問來聚集朋友,通過朋友來幫助自己培養仁德。”

誦讀星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