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子路第十三(1 / 3)

原文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譯文~~~子路問如何搞政治。孔子說:“自己帶頭,讓大家勤勞地工作。”子路請求多講一點。孔子說:“不知疲倦,永不懈怠。”

誦讀星級★★

原文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曰:“焉知賢才而舉之?”子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

譯文~~~仲弓做了季氏的總管,向孔子請問政治。孔子說:“自己給官吏帶頭,不計較人家的小過錯,提拔優秀人才。”

仲弓說:“怎樣去識別優秀人才並把他們提拔出來呢?”孔子說:“提拔你所知道的。那些你所不知道的,別人難道會舍棄而不提拔他嗎?”

誦讀星級★★

原文 子路曰:“衛君①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②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③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④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注釋~~~①衛君:指衛出公輒。②正名:關於這兩個字的解釋,從漢代以來異說紛紜。這裏采用楊伯峻《論語譯注》說。③闕如:缺著,不說出來。④錯:同“措”。放置,安置。

譯文~~~子路對孔子說:“衛君等著您去主持國政,您準備首先做什麼?”孔子說:“那一定是訂正名分上的用詞不當罷!”

子路說:“您的迂腐竟到了這種地步嗎!這又何必訂正?”

孔子說:“真鹵莽啊仲由!君子對於自己所不懂的,應該保持沉默,(你怎麼能亂說呢?)用詞不當,言語就不能順理成章;言語不順理成章,工作就不可能搞好;工作搞不好,國家的禮樂製度也就健全不起來;禮樂製度健全不起來,刑罰也就不會得當;刑罰不得當,百姓就會連手腳都不知道放在哪裏才好。所以君子用一個詞,一定(有它一定的理由,)可以說得出來;而順理成章的話也一定行得通。君子對於措詞說話,要沒有一點隨便馬虎就好了。”

誦讀星級★★★

原文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繈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譯文~~~樊遲請求學種莊稼。孔子說:“我不如老農民。”又請求學種菜蔬。孔子說:“我不如老菜農。”

樊遲退了出來。孔子說:“樊遲真是小人呀!做官的崇尚禮節,老百姓就沒有人敢不尊敬;做官的行為正當,老百姓就沒有人敢不服從;做官的誠懇守信,老百姓就沒有人敢不說真話。做到這樣,四麵八方的百姓都會背著小孩前來依附,哪用自己種莊稼呢?”

誦讀星級★★

原文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①;雖多,亦奚以為②?”

注釋~~~①不能專對:不能獨立應對。春秋時代的外交酬酢和談判,多靠背誦詩篇來代替語言,《左傳》裏就有很多這方麵的記載。所以《詩》在當時並非供審美的文學作品,它有非常重要的實際用途,是外交人員的必讀書。②以:動詞,用也。為:表疑問的語氣詞,但隻跟“奚”、“何”諸字連用,如“何以文為”、“何以伐為”等。

譯文~~~孔子說:“熟讀《詩》三百篇,交給他政治任務,卻搞不好;叫他出使外國,又不能獨立談判應酬;讀得雖多,又有什麼用處?”

誦讀星級★★★

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譯文~~~孔子說:“做官的自身行為正當,不發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做官的自身行為不正當,縱然三令五申,百姓也不會服從。”

誦讀星級★★★

原文 子曰:“魯、衛之政,兄弟也。”

譯文~~~孔子說:“魯國的政治和衛國的政治,就像兄弟一般。”

誦讀星級★

原文 子適衛,冉有仆①。子曰:“庶②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注釋~~~①仆:動詞,駕禦車馬。②庶:人多。

譯文~~~孔子到衛國,冉有替他趕車。孔子說:“人口真多啊!”

冉有說:“人口已經眾多了,又該怎麼辦呢?”孔子說:“使他們富裕起來。”

冉有說:“已經富裕了,又該怎麼辦呢?”孔子說:“對他們進行教育。”

誦讀星級★★

原文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jī)月①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注釋~~~①期月:一年。期,同“朞”,一周年。

譯文~~~孔子說:“如果有用我主持國家政事的,一年便差不多可以(把國家治理好),三年便會很有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