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穀①;邦無道,穀,恥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②,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注釋~~~①穀:俸祿。用作動詞。得到俸祿,指做官。②克:好勝。伐:矜誇。
譯文~~~原憲問什麼是恥辱。孔子說:“國家政治清明,做官領取俸祿;國家政治黑暗,做官領取俸祿,這就是恥辱。”
原憲又說:“好勝、自誇、怨恨和貪欲都沒有表現過,可以說是仁人了嗎?”孔子說:“可以說是難能可貴了,若說是仁人,那我就不知道了。”
誦讀星級★★
原文 子曰:“士而懷居①,不足以為士矣。”
注釋~~~①懷:懷思,留戀。居:安居。
譯文~~~孔子說:“讀書人而留戀安逸的生活,那就不配稱讀書人了。”
誦讀星級★★★
原文 子曰:“邦有道,危①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②。”
注釋~~~①危:《廣雅》:“危,正也。”王念孫《疏證》即引《論語》此文來作證。②孫:同“遜”。
譯文~~~孔子說:“政治清明,言語正直,行為正直;政治黑暗,行為正直,言語謹慎。”
誦讀星級★★
原文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譯文~~~孔子說:“有道德的人必定有言論,有言論的人不一定有道德。有仁德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誦讀星級★★★
原文 南宮適①問於孔子曰:“羿②善射,奡(ào)蕩舟③,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
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注釋~~~①南宮適:孔子學生南容。②羿:古代傳說中有三個羿,都是射箭能手。一為帝嚳的射師,見於《說文》;二為唐堯時人,傳說當時十個太陽同時出現,羿射落了九個,見《淮南子·本經訓》;三為夏代有窮國的君主,見《左傳·襄公四年》。這裏所指的羿和《孟子·離婁篇》“逢蒙學射於羿”的羿,都是指夏代有窮國的君主那個羿。③奡:字又作“澆”,古代傳說人物,夏代寒浞的兒子。蕩舟:用舟師衝鋒陷陣。蕩,左右衝殺。
譯文~~~南宮適向孔子問道:“羿擅長射箭,奡熟諳水戰,都沒有得到好死。大禹和後稷自己下地種田,卻得了天下。(怎樣解釋這些曆史?)”孔子沒有答複。
南宮適退了出來。孔子說:“這個人真是個君子呀!這個人多麼崇尚道德啊!”
誦讀星級★★
原文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譯文~~~孔子說:“君子而不仁的人是有的罷,可沒有小人而有仁德的。”
誦讀星級★
原文 子曰:“愛之①,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注釋~~~①之:從語意看,這裏應指百姓而言。
譯文~~~孔子說:“愛護百姓,能不役使他們嗎?對他們盡心盡力,能夠不教育他們嗎?”
誦讀星級★★
原文 子曰:“為命①,裨諶(bìchén)②草創之,世叔討論之③,行人子羽修飾之④,東裏⑤子產潤色之。”
注釋~~~①命:指外交辭令。②裨諶:鄭國大夫,見《左傳》。③世叔:即《左傳》中的子太叔,名遊吉。討論:意義和今天的“討論”不同,是一個人去研究而後提意見的意思。④行人:官名,古代的外交官。子羽:公孫揮的字。⑤東裏:地名。今在鄭州市,子產所居。
譯文~~~孔子說:“鄭國外交辭令的創製,裨諶先擬草稿,世叔再提意見,外交官子羽補充修改,東裏的子產潤色加工。”
誦讀星級★
原文 或問子產。子曰:“惠人也。”
問子西①。曰:“彼哉!彼哉②!”
問管仲。曰:“人也。奪伯氏駢邑三百③,飯疏食,沒(mò)齒④無怨言。”
注釋~~~①子西:鄭國的公孫夏,生當魯襄公之世,為子產的同宗兄弟,子產便是繼他而主持鄭國政治的。②彼哉彼哉:這是當時表示輕視的習慣語。③伯氏:齊國的大夫。駢邑:地名。④沒齒:到死,終身。
譯文~~~有人問子產是怎樣的人。孔子說:“是肯施恩惠的人。”
又問到子西。孔子說:“他呀,他呀!”
又問到管仲。孔子說:“他是個人物。他剝奪了伯氏駢邑三百戶的采地,使伯氏隻能吃粗糧,到死也沒有怨恨的話。”
誦讀星級★
原文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譯文~~~孔子說:“貧窮而沒有怨恨困難,富貴而不驕傲容易。”
誦讀星級★★
原文 子路問成①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②,公綽之不欲,卞莊子③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④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注釋~~~①成:成熟,完美。②臧武仲:魯國大夫臧孫紇。他很聰明,逃到齊國後,能預見齊莊公的被殺而設法辭掉莊公給他的田地,事見《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知:同“智”。③卞莊子:魯國的勇士。④要:同“約”,窮困。
譯文~~~子路問怎樣才是完美的人。孔子說:“聰明才智像臧武仲,清心寡欲像孟公綽,勇敢威武像卞莊子,多才多藝像冉求,再用禮樂來成就他的文采,就可以說是完美的人了。”
又說:“現在所謂完美的人哪裏一定要這樣?看到利益便想該得不該得,遇到危險便肯付出生命,長久處於窮困之中卻並不忘記平日的承諾,也就可以說是完美的人了。”
誦讀星級★★
原文 子問公叔文子於公明賈曰①:“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賈對曰:“以②告者過也。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
子曰:“其然?豈其然乎?”
注釋~~~①公叔文子:衛國大夫。公明賈:衛人,姓公明,名賈。②以:代詞,此也。
譯文~~~孔子向公明賈問到公叔文子,說:“是真的嗎?他老人家不說話,不笑,不索取嗎?”
公明賈回答說:“這是傳話的人弄錯了。他老人家到應說話的時候才說話,別人不討厭他的話;到真高興了才笑,別人不討厭他笑;應該取得的才收取,別人不厭惡他收取。”
孔子說:“是這樣的嗎?難道真是這樣的嗎?”
誦讀星級★
原文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為後於魯①,雖曰不要(yāo)②君,吾不信也。”
注釋~~~①臧武仲以防求為後於魯:事見《左傳·襄公二十三年》。防,臧武仲的封邑,在今山東費縣東北,離齊國邊境很近。②要:要挾。
譯文~~~孔子說:“臧武憑借其封邑防城,請求立其子弟嗣為魯國卿大夫,縱然有人說他不是要挾,我是不相信的。”
誦讀星級★
原文 子曰:“晉文公譎(jué)①而不正,齊桓公②正而不譎。”
注釋~~~①晉文公:名重耳。與齊桓公是春秋時五霸中最有名聲的兩個霸主。譎:欺詐,玩弄權術陰謀。②齊桓公:名小白。
譯文~~~孔子說:“晉文公為人詭詐,作風不正派;齊桓公作風正派,為人不詭詐。”
誦讀星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