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①。”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九合諸侯②,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③。”
注釋~~~①桓公殺公子糾三句:齊桓公(小白)和公子糾都是齊襄公的弟弟。齊襄公無道,兩人都怕被牽累,桓公便由鮑叔牙輔助逃往莒國,公子糾也由管仲和召忽輔助逃往魯國。襄公被殺後,桓公先回到齊國都城臨淄,自立為君,興兵伐魯,逼迫魯國殺了公子糾,召忽自殺以殉公子糾,管仲卻做了桓公的宰相。可參看《左傳》莊公八年和九年的記載或《東周列國誌》第十五回至第十六回的敘述。②九合諸侯:齊桓公糾合諸侯共計十一次,這一“九”字隻是虛數,表示多的意思。③如其仁:王引之《經傳釋詞》雲:“如猶乃也。”
譯文~~~子路說:“齊桓公殺了他哥哥公子糾,(公子糾的師傅)召忽因此被迫自殺,而管仲卻活著。”又說:“管仲該不是有仁德的罷?”
孔子說:“齊桓公多次主持諸侯間的盟會,統一了諸侯,並不用戰爭,都是管仲的力量。這就是管仲的仁德,這就是管仲的仁德。”
誦讀星級★★
原文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①管仲,吾其被(pī)發左衽(rèn)矣②。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③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④?”
注釋~~~①微:如果沒有。用於和既成事實相反的假設句之首。②被發左衽:意思是說文明的中國文化滅亡,被落後的少數民族所同化。被,同“披”。被發,即披散著頭發。這是當時少數民族的習慣,華夏族的成年男子要把頭發綰起來,並用冠束住。左衽,衣襟向左掩。這也是當時少數民族的服飾樣式,與華夏族相反。衽,衣襟。③諒:守信用,講信義。④自經:自縊。溝瀆:即《孟子·梁惠王》中的“溝壑”。
譯文~~~子貢說:“管仲不是仁義的人罷?桓公殺了他(輔佐的主人)公子糾,他不但不以身殉難,還去輔佐桓公。”
孔子說:“管仲輔佐桓公,使他成為諸侯的霸主,天下的一切都得到匡正,人民到今天還受到他的好處。如果沒有管仲,我們都會披散著頭發,衣襟向左邊開(淪為落後民族)了。他難道要像普通老百姓一樣,守著小節小信,在山溝中自殺而沒有人知道嗎?”
誦讀星級★★★
原文 子言衛靈公之無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①不喪?”
孔子曰:“仲叔圉(yǔ)②治賓客,祝治宗廟,王孫賈治軍旅。夫如是,奚其喪?”
注釋~~~①奚而:猶奚為。②仲叔圉:就是孔文子。
譯文~~~孔子說到衛靈公的昏亂無道,康子說:“既然這樣,衛國為什麼沒有滅亡呢?”
孔子說:“他有仲叔圉接待賓客,祝管理宗廟祭祀,王孫賈統率軍隊。像這樣,怎麼會滅亡呢?”
誦讀星級★★
原文 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大言不慚,他做起來就難了。”
誦讀星級★★
原文 陳成子弑簡公①。孔子沐浴而朝②,告於哀公③曰:“陳恒弑其君,請討之。”公曰:“告夫三子④!”
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
注釋~~~①陳成子:就是陳恒。春秋時齊國大夫。諡成。簡公:齊簡公,名壬。②孔子沐浴而朝:這時孔子已經告老還家,特為這事來朝見魯君。③哀公:春秋時魯國最後一位國君,前494年至前468年在位。④三子:指魯國的季孫氏、仲孫氏、孟孫氏。當時這三家貴族實際控製著魯國軍政大權,其中季孫氏的權力最大,他擁有魯國一半的軍隊。本章內容又見於《左傳·哀公十四年》。
譯文~~~陳成子殺了齊簡公。孔子齋戒沐浴後去朝見魯哀公,報告說:“陳恒殺了他的君主,請你出兵討伐他。”哀公說:“你向那三人去報告吧!”
孔子(退了出來),說:“因為我曾忝為大夫,不敢不來報告,但是君上卻對我說:‘向那三人報告吧!’”
孔子去三位大臣那裏報告,他們不肯出兵。孔子說:“因為我曾忝為大夫,不敢不報告啊。”
誦讀星級★★
原文 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①犯之。”
注釋~~~①而:同“能”,能夠。
譯文~~~子路問如何事奉國君。孔子說:“不要欺騙他,卻可以觸犯他。”
誦讀星級★★
原文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①。”
注釋~~~①上達、下達:解釋較多分歧,這裏采用皇侃《論語義疏》的說法。
譯文~~~孔子說:“君子通達於仁義,小人通達於財利。”
誦讀星級★★
原文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譯文~~~孔子說:“古代的學者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學問道德,今天的學者是為了裝飾自己給別人看。”
誦讀星級★★★
原文 蘧伯玉①使人於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
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注釋~~~①蘧伯玉:衛國大夫,名瑗。孔子在衛國之時,曾經住過他家。《莊子·則陽》《淮南子·原道訓》都記載有他的事跡。
譯文~~~蘧伯玉派一位使者拜訪孔子。孔子讓他坐下,而後問道:“他老先生在做些什麼?”使者回答說:“他老先生想減少自己的過錯,卻還沒能做到呢。”
使者出去了。孔子說:“好一位使者啊!好一位使者啊!”
誦讀星級★★
原文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①過其行。”
注釋~~~①而:用法同“之”。別的版本這一“而”字即為“之”。
譯文~~~孔子說:“君子以所說的超過所做的為羞恥。”
誦讀星級★★
原文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譯文~~~孔子說:“君子所行的三件事,我還沒能做到:仁德的人不憂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懼。”
子貢說:“這正是他老人家在說他自己呢。”
誦讀星級★★
原文 子貢方①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
注釋~~~①方:品評。
譯文~~~子貢常譏評別人。孔子對他說:“端木賜呀,你就夠好了嗎?我卻沒有這閑工夫。”
誦讀星級★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譯文~~~孔子說:“不要擔心別人不知道自己,隻需擔心自己沒有能力。”
誦讀星級★★★
原文 子曰:“不逆詐,不億①不信,抑亦先覺者,是賢乎!”
注釋~~~①億:同“臆”,臆測。
譯文~~~孔子說:“不預先懷疑別人欺詐,也不預先揣測別人對我不信任,卻能及早發覺,這樣的人就是賢者罷!”
誦讀星級★★
原文 微生畝①謂孔子曰:“丘,何為是棲(xī)棲者與②?無乃為佞乎?”
孔子曰:“非敢為佞也,疾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