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衛靈公問陳①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②,則嚐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
注釋~~~①陳:同“陣”。②俎豆之事:指祭祀等禮儀事務。俎和豆都是古代盛肉食的器皿,行禮時所用,因此借以表示禮儀之事。參閱《泰伯篇》“籩豆之事”注。
譯文~~~衛靈公向孔子問軍隊列陣之法。孔子回答說:“禮儀之類的事情,我還知道一些;至於軍隊的事情,我從來沒有學過。”第二天便離開了衛國。
誦讀星級★★
原文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
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譯文~~~孔子在陳國斷絕了糧食,跟隨的人都病倒了,爬不起來。子路很生氣地來見孔子,說:“君子也有窮困的時候嗎?”
孔子說:“君子雖然窮困,還是堅持著;小人一旦困窮,便胡來亂搞了。”
誦讀星級★★★
原文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譯文~~~孔子說:“端木賜啊,你以為我是廣泛地學習又能夠記得住的人嗎?”子貢回答說:“對呀,不是這樣嗎?”孔子說:“不是的,我有一個基本思想來貫串它們。”
誦讀星級★★★
原文 子曰:“由,知德者鮮矣!”
譯文~~~孔子說:“仲由,懂得德行的人可少啦!”
誦讀星級★★
原文 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麵①而已矣。”
注釋~~~①南麵:麵向南邊而坐,這是最尊貴的位置。這裏指為帝王。
譯文~~~孔子說:“自己休閑安逸而使天下太平的人,大概隻有舜罷?他幹了什麼呢?莊嚴端正地做天子罷了。”
誦讀星級★
原文 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mò)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裏,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①,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②。
注釋~~~①輿:車廂。衡:車轅前端用來固定軛的橫木。②諸:“之於”的合音。紳:古代官員和士人穿禮服時係於腰間的大帶,一頭下垂,可用於臨時記事。
譯文~~~子張問怎樣才能使自己行得通。孔子說:“言語忠誠老實,行為忠厚恭敬,這樣即使到了偏遠野蠻的國家,也行得通了。言語欺詐無信,行為刻薄輕浮,就是在本鄉本土,能行得通嗎?站立的時候,好像看見它們就在自己麵前;在車廂裏,就看見它倚靠在前麵的橫木上,這樣就會到處行得通。”子張把這些話記在衣帶上。
誦讀星級★★
原文 子曰:“直哉史魚①!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②!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注釋~~~①史魚:名,字子魚,衛國大夫。他臨死時囑咐他的兒子,不要“治喪正室”,以此勸告衛靈公進用蘧伯玉,斥退彌子瑕,古人稱為“屍諫”,事見《韓詩外傳》卷七。②蘧伯玉:名瑗,衛國大夫。事跡見《左傳》襄公十四年、二十六年。
譯文~~~孔子說:“真正直啊,史魚!國家政治清明,他像箭一樣直;國家政治黑暗,他也像箭一樣直。真君子啊,蘧伯玉!國家政治清明,就出來做官;國家政治黑暗,就把自己的本領藏起來。”
誦讀星級★★
原文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譯文~~~孔子說:“可以同他交談卻不同他交談,會錯過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談卻同他交談,會浪費語言。聰明人既不錯過人才,也不浪費語言。”
誦讀星級★★
原文 子曰:“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譯文~~~孔子說:“誌士仁人,沒有貪生怕死而損害仁德的,隻有勇於犧牲來成全仁德的。”
誦讀星級★★★
原文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①。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②之仁者。”
注釋~~~①器:工具。②士:此與上句“大夫”並舉,指已做官而位置下於大夫的人。
譯文~~~子貢問怎樣培養仁德。孔子說:“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把他的工具磨鋒利。住在一個國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賢人,與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
誦讀星級★★
原文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①,乘殷之輅(lù)②,服周之冕③,樂則《韶》《舞》④。放鄭聲⑤,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