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星級★★★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譯文~~~孔子說:“君子有九種考慮:看,要考慮看明白了沒有;聽,要考慮聽清楚了沒有;臉色,要考慮是否溫和;態度,要考慮是否恭敬;言語,要考慮是否忠誠;工作,要考慮認真負責;遇到疑問,要考慮怎樣向人家請教;發怒生氣,要考慮是否會引起麻煩;看到可得的東西,要考慮是否應該得到它。”
誦讀星級★★★
原文 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①。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誌,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
注釋~~~①湯:開水。
譯文~~~孔子說:“看到好的人或事,就像追趕不上似的去努力追求;看到不好的人或事,就像手伸進開水裏一樣趕緊避開。我看見過這樣的人,也聽到過這樣的話。避世隱居以求保持他的誌向,依義而行來貫徹他的主張。我聽到過這樣的話,卻沒有看到過這樣的人。”
誦讀星級★★
原文 齊景公有馬千駟①,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於首陽②之下,民到於今稱之。其斯之謂與③?
注釋~~~①駟:駕車的四匹馬。古代一般用四匹馬駕一輛車,所以一駟就是四匹馬。②首陽:山名。現在何地,其說甚多。一說即今山西省永濟縣西南之雷首山,一說即今河南省偃師市西北之首山。③其斯之謂與:這一章既沒有“子曰”字樣,而且“其斯之謂與”來得突兀,上麵沒有領起句,語意殊不連貫,朱熹《答江德功書》說:“此章文勢或有斷續,或有闕文,或非一章,皆不可考。”程頤以為《顏淵篇》第十二的“誠不以富,亦隻以異”兩句引詩應該放在此處的“其斯之謂與”之上。可供參考。
譯文~~~齊景公有馬四千匹,死的時候,大家都不覺得他有什麼好的品德值得稱述。伯夷、叔齊兩人餓死在首陽山下,大家到現在還稱頌他們。大概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誦讀星級★
原文 陳亢(gāng)問於伯魚曰①:“子亦有異聞乎?”
對曰:“未也。嚐獨立,鯉趨②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
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
注釋~~~①陳亢:就是陳子禽。伯魚:就是孔鯉,字伯魚,孔子的長子。②趨:小步快走。這是晚輩在長輩麵前一種恭敬的走路姿勢。
譯文~~~陳亢向伯魚問道:“老師對您有什麼特別的傳授嗎?”
回答說:“沒有。他曾經獨自一人站在庭中,我快步走過他身邊。他問我說:‘學了《詩》沒有?’我說:‘沒有。’他便說:‘不學《詩》,就不知道怎麼說話。’我便退回去學《詩》。過了幾天,他又一個人站在庭中,我又快步走過他身邊。他問道:‘學了《禮》沒有?’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禮》,便不知道怎麼立足於社會。’我便退回去學《禮》。隻聽到這兩句話。”
陳亢回去後高興地說:“我問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了《詩》,知道了《禮》,又知道君子對待兒子的態度。”
誦讀星級★★★
原文 邦君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譯文~~~國君的妻子,國君稱她為夫人,她自稱為小童;國人稱她為君夫人,但對外國人便稱她為寡小君;外國人稱她也叫君夫人。
誦讀星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