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檔案
型號:以色列“烏茲”衝鋒槍
全長:650毫米
全槍重:3.5千克
初速:400米/秒
1949年,以色列軍人烏茲·蓋爾成功創製出一種輕型武器——“烏茲”衝鋒槍。1951年以色列開始批量生產該槍,1954年全麵列裝以色列軍隊。“烏茲”衝鋒槍小巧玲瓏、性能優良,有極強的近短程火力,是舉世公認的最優秀的衝鋒槍之一,許多國家的特種部隊都配備該槍作為突擊武器。
“烏茲”衝鋒槍小巧精悍,結構簡單,方便拆裝和攜帶;可靠性高,扔進水裏、埋進沙裏,甚至從高空扔下,它都依然能正常射擊。在1956年的中東戰爭中,“烏茲”衝鋒槍被大量使用並表現優秀,從而一舉成名。世界上很多國家開始仿製和裝備“烏茲”衝鋒槍。
在一次反劫機行動中,以色列“哈貝雷”特種部隊隊員使用“烏茲”衝鋒槍,首先在飛馳的車上掃清外圍恐怖分子,隨即在45秒鍾內擊斃全部劫機恐怖分子,而特種部隊卻無一受傷。這不但讓“哈貝雷”特種部隊成了世界矚目的焦點,也讓“烏茲”衝鋒槍一舉成名。
自問世以來,“烏茲”衝鋒槍憑借其可靠的性能和精美的外形受到了歐、非、亞等大洲數十個國家的關注。不僅軍警部隊紛紛配備,而且也影響到了影視作品。直到今天,我們還經常能在很多警匪片中看到“烏茲”的身影,“烏茲”由此也成為衝鋒槍中的“電影明星”。
物美價廉——丹麥麥德森9毫米係列衝鋒槍
兵器檔案
型號:麥德森M46衝鋒槍
全槍重:3.15千克
口徑:9毫米
初速:390米/秒
有效射程:150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丹麥麥德森公司生產了一係列9毫米衝鋒槍,包括M46式、M50式、M53式和MKII式4種型號。該係列衝鋒槍用於裝備丹麥警察部隊,並向南美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出口。
該係列衝鋒槍采用自由槍機式工作原理,前衝擊發。隻有當槍彈入膛後,槍彈底火才與槍機上的固定擊針對正。在擊發過程中,槍機和槍彈仍繼續向前複進,從而可利用槍機的前衝慣性抵消一部分火藥氣體壓力衝量,避免槍後坐過猛。總體上,麥德森係列9毫米衝鋒槍結構簡單,大量采用衝壓件,加工方便,成本較低。
該槍各種型號的結構都基本相同,由機匣、槍管、槍機、複進簧、發射機構、保險機、彈匣和框形折疊槍托組成。保險機構有手動保險和握把保險兩種,手動保險機構位於機匣底部,握把保險位於握把附近。該槍采用32發孤形彈匣和直彈匣供彈,實彈匣質量分別為620克和590克。手裝彈比較費力,必須使用裝在握把內的專用壓彈器。
該係列衝鋒槍采用相同的機械瞄準具。片狀準星位於機匣前端,單覘孔照門表尺位於機匣後端。
彈藥帶
傳統上指的是長條形布袋或皮帶,可斜掛肩上或係在腰間,上有多個小布筒或小皮筒,每個小筒裝一發子彈。現代彈藥帶樣式稍有不同,由於軍用步槍多半使用彈匣,彈藥帶變成有幾個大口袋,每個口袋裝一個彈匣;同時為了取用方便,而且考慮彈匣重量和攜彈量增加的需求,通常做成有額外支撐的帶子讓士兵“戴”在前麵腰腹際。
近戰利器——英國司登式衝鋒槍
兵器檔案
型號:司登式衝鋒槍
全槍重:3.18千克
全槍長:760毫米
口徑:9毫米
初速:365米/秒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英國槍械設計師謝菲爾德和特爾賓兩位設計師開始研發衝鋒槍。兩人很快便完成了衝鋒槍的設計。1941年初,由英國恩菲爾德皇家兵工廠製造出樣槍,並以兩位設計師的姓(Sheppherd和Turpin)的第一個字母和工廠名Enfield的前兩個字母命名,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司登(Sten)衝鋒槍。英國司登式衝鋒槍是在德國MP40型衝鋒槍的基礎上研製成功的一款新式衝鋒槍。其結構非常簡單,造價也很低廉,非常適合於在戰時大量生產。它采用國際通用的9毫米帕拉貝魯姆彈藥,彈匣可以與德軍MP40型衝鋒槍通用。
從1941年中到1945年末,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總共生產了超過400萬支司登式衝鋒槍,被廣泛地應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後期的曆次戰役中。
司登式衝鋒槍有多種分支型號。最早的為MK-Ⅰ。它是司登係列衝鋒槍的母型,於1941年開始研發的,整個槍身由軋製鋼製成。槍口裝有類似湯勺形狀的消焰器,還可以安裝刺刀。但是,這一型號很少被用到部隊中。1941年底出現了MK-Ⅱ。它比MK-Ⅰ型更小、更輕,而且被加上了消音器。MK-Ⅱ是五種型號中最常用的,也是產量最高的一種型號。1943年初改裝生產的MK-Ⅱ(S)型無聲衝鋒槍,是二戰中唯一能安裝消音器的衝鋒槍。1943年底,萊恩斯兄弟公司設計出了一種簡化版的“司登”式衝鋒槍——MK-Ⅲ型,並大量生產用以裝備在諾曼底登陸的部隊。MK-Ⅳ隻是一種試驗型的衝鋒槍,並沒有正式生產。最後一種型號Mk-V型在設計之初隻是為了改善“司登”式衝鋒槍一貫醜陋、粗糙的外觀,但後來它逐漸成為英國傘兵的專用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