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則故事,最初是《淮南子·人間訓》上記載的。
【活學活用】水和岸就是一線之差,進一步下水,退一步上岸。福與禍的轉化也就是一瞬間。人生福禍相依,進一步,退一步有時還不會以個人的意誌為轉移。所以,要用平靜的心態來麵對生命中的得與失。有陽光就沐浴著,有風雨就接受著。
原文:“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
譯文:所以,用兵的法則是:不要寄希望於敵人不會來,而要依靠自己,充分準備;不要寄希望於敵人不會進攻,而要依靠自己有使敵人無法攻破的力量。
《孫子兵法》與軍事——疏於防患核反應堆被毀
1975年11月,伊拉克與法國、意大利簽署“核子合作協定”,引入法、意核反應堆設備和技術,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南約20公裏處建立一座核反應堆,計劃在1981年7月1日投入使用。以色列對伊拉克引入核技術既擔憂又憤怒,他們視此為對自己生存的最大威脅。一方麵,他們積極通過外交手段勸說法、意放棄向伊拉克提供核技術;一方麵,他們公開揚言要通過一切手段對核反應堆進行破壞。1981年,以色列前國防部長魏茨曼威脅伊拉克說:如果伊拉克不放棄建造核反應堆,總理情願采取一次“冒險行動”。
伊拉克對以色列的威嚇嗤之以鼻,照舊我行我素。但是,伊拉克人太麻痹了,他們對以色列的警告竟沒有做出任何有效的防禦,而以色列人則緊鑼密鼓地製定了代號為“巴比倫行動”的偷襲計劃,挑選了24名最優秀的飛行員,抽調了14架最先進的戰鬥機(6架F—15,8架F—16),由曾參加過1967年、1970年和1973年三次阿以戰爭的一名上校飛行員任該次行動的總指揮。
1981年6月7日下午4時,以色列戰機從埃齊翁機場起飛,沿沙特阿拉伯、約旦邊境的起伏地作波浪式超低空飛行。沙特的雷達敏銳地發現了以色列的機群並命令以機通報身份。以色列的飛機塗有戰時偽裝顏料和約旦空軍標記,飛行員以流利的阿拉伯語回答:“約旦空軍。”“例行訓練。”約旦雷達也發現了以色列機群,但由於以機編隊密集,在雷達屏幕上顯示出的模糊亮點好似一架大型運輸機,以色列飛行員機智地用國際民航通用美語回答:“民航機。”沙特和約旦都被以機飛行員的回答所騙過,不再過問以機。以機隨後關閉了無線電,悄然向伊拉克飛去。
伊拉克時間18時30分,以色列機群飛臨巴格達上空,發現了巴格達東南麵巍然矗立的核反應堆。
核反應堆的四周有高炮和地對空導彈保護,但是,直到F—16進入轟炸航路,伊拉克的防空係統仍未發現以色列機群。F—16在F—15的掩護下,精確無誤地向反應堆發射了兩枚電腦製導的“靈巧”炸彈,炸穿了混凝土結構的圓形屋頂,然後,將一顆又一顆炸彈投入了被炸開的缺口。兩分鍾後,反應堆的圓形頂塌落,原子防護罩被摧毀,價值4億美元的核反應堆徹底報廢了。
伊拉克疏於防患,終嚐苦果。核反應堆保護部隊被以色列的突襲炸暈了頭,高射炮胡亂地開了一通炮,而導彈部隊還沒有來得及做出反應,以色列機群就在無一損傷的情況下迅速飛離了伊拉克的領空。
【活學活用】20世紀70年代的慘痛代價,在21世紀的今天,相隔近30年後顯現出它的後果。如果當年伊拉克防患於未然,完成那個核反應堆的建設,也許現在已經擁有了製造核武器的能力。美、英兩國是不是就不會輕易地發動海灣戰爭呢?伊拉克是不是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受製於人呢?伊拉克人的遺憾將是永遠的。
《孫子兵法》與政治——女總理金·坎貝爾
坎貝爾於1985年步入加拿大政界,當時的總理馬爾羅尼慧眼識才,將其提升為司法部長兼總檢察長。坎貝爾上任伊始就誇下海口:她作為司法部長的所作所為將讓人們永遠銘記。人們還來不及對坎貝爾的大話作出評論,坎貝爾已連續實施了三項重大決定:1.保證公民和政府之間的關係公平合理;2.采取各種措施加強社會保護;3.吸收各種新思想。在坎貝爾的積極主張和推動下,政府通過了嚴厲的反強奸法和槍支管理法,嚴肅處理了多樁棘手案件。坎貝爾從此令人刮目相看。
坎貝爾的雷厲風行及強硬作風深得馬爾羅尼讚賞。1993年1月,馬爾羅尼任命坎貝爾為國防部長——由一位與軍隊素無淵源、連一點軍事常識也不懂的女人統帥三軍,這在加拿大以及整個北約組織之中是史無前例的。坎貝爾以自己的行動消除了人們對她的懷疑:重新研究削減防務預算計劃;購買50架英意合作生產的直升機以加強加拿大空軍力量。
坎貝爾的名聲與日俱增。正在這時,在任已達9年之久的總理馬爾羅尼宣布要辭去總理一職,由一位新人來領導加拿大。坎貝爾覺得時機到了,她公開宣布:“我已經成熟,具備幹練、冷靜、圓滑的個性,完全能夠勝任總理職務。”
坎貝爾在充分利用了自己幾年來的光輝政績的同時,大力渲染了對自己有利的諸方因素。例如:在過去的24年中,出任加拿大總理的都是魁北克省人,許多加拿大人希望能有一位非魁北克人出任,坎貝爾正是這樣的人選。又如:美國新任總統克林頓上台後大刮“變革”之風,許多加拿大人也希望國內會發生“變革”,坎貝爾一直被視為新一代的代表,她的身上充分體現了“新形象、新時代,以至新性別”。
盡管如此,坎貝爾仍絲毫不敢懈怠,她說:“對於競選,絕不能頭腦發熱,這一點很重要。許多人都栽在這上麵。”
1993年6月13日,坎貝爾終於以52.7%的選票入主總理府,令西方政壇和整個世界為之一震。
【活學活用】把握機遇重在“把握”。當機遇到麵前時,一是看有沒有抓住它的把握,這是判斷力的問題;二是看有沒有自身能力的把握,這是能否勝任的問題。
所以,“恃吾有以待”。準備得充分再充分一些,迎接各種稍縱即逝的機遇和挑戰吧!
《孫子兵法》與經濟——危機管理未雨綢繆
在競爭激烈和危機頻繁的日本社會,本田公司總是能逢凶化吉,這是不是全靠運氣本田說:“我們的運氣就是本田式的危機管理。”
在世界汽車行業中,每80輛轎車中就有一輛是“本田”牌。然而使本田公司首先取得引人矚目的成功,從而揚名天下的,還是本田摩托車。在汽車工業界,本田技研工業公司在日本國內排名老三,但在摩托車工業界,本田技研工業公司不僅在國內是龍頭老大,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1991年,本田技研工業公司的摩托車產量為134餘萬輛,印有“HONDA”標誌的摩托車飛馳在世界各地。
70年代初,正當本田牌摩托車在美國市場上暢銷走紅時,總經理本田宗一郎卻突然提出了“東南亞經營戰略”,倡議開發東南亞市場。
此時,摩托車激烈角逐的戰場是歐美市場,東南亞則因經濟剛剛起步,摩托車還是人們敬而遠之的高檔消費品。公司總部的大部分人對本田宗一郎的倡議迷惑不解。
本田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他拿出一份詳盡的調查報告向人們解釋:“美國經濟即將進入新一輪衰退,隻盯住美國市場,一有風吹草動我們便會損失慘重。而東南亞經濟已經開始起飛,按一般計算,人均年產值2000美元,摩托車市場就能形成。隻有未雨綢繆,才能處亂不驚。”
一年半以後,美國經濟果然急轉直下,許多企業的產品大量滯銷,幾十萬輛本田摩托車也壓在庫裏。然而天賜良機,此時,東南亞市場上摩托車卻開始走俏。本田立即根據當地的條件對庫存產品進行改裝後銷往東南亞。
由於已提前一年實行旨在創品牌、提高知名度的經營戰略,所以產品投入市場後如魚得水。這一年,和許多虧損企業相比,本田公司非但未損失分毫,而且創出了銷售量的最高紀錄。
總結這一經驗,本田公司從此形成了居安思危、有備無患的經營策略。每當一種產品或一個市場達到高潮,他們就開始著手研究開發新一代產品和開拓新市場,從而使本田公司在危機來臨時總有新的出路。
【活學活用】未雨綢繆,居危思安,是化解風險和抵禦風險的重要手段和保證。“事業正當午”是人們的期盼。同時也要清楚地認識到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此時已是在事業的巔峰期,巔峰過後就將是“日照西山”,雖然“暮色好”畢竟“近黃昏”。隻有未雨綢繆,在迎來巔峰之前,做好新產品的研製開發。保持市場上的產品經常推陳出新,才能保證事業永遠如日中天。
《孫子兵法》與處世——打鐵還得自身硬
三國時蜀國有一著名冶鐵匠叫薄元。薄元鑄造的各種刀劍十分精良,尤善鐵器的淬火,對各種水質於鑄造質量的影響尤為精通。
一天薄元正在鐵匠鋪內打造著各種器具。
這時一個差官走了進來,說軍前急用,太守命他打造上好戰刀300把。
“大人,要打造上好戰刀,就得有成都附近的蜀江水,有臨邛的鑄鐵。”薄元說道。
“這些稟告太守後自會解決。明天臨邛鑄鐵運到,十日內蜀江水運來,你十五日之內必須打好戰刀300把,否則軍法從事。”差官說完就走了。
薄元在臨邛鐵運到後,馬上日夜加班打製戰刀,不到十日,三百把戰刀已如數打出,隻等蜀江水運到淬火。
這天運水車到了,很快有軍卒將盛著蜀江水的大木桶抬進了鐵匠鋪。
“這水質不純,不全是蜀江水。”薄元打開盛水的木桶蓋用手指沾了一點水,試嚐了一下後說。
“這水明明是我們百裏往返從蜀江取的,你憑什麼說不是蜀江水。”運水的士卒不服氣地說道。
“蜀江水味甘,另外顏色發青,而這水有點發黃。如果你們取了蜀江水,怕也是摻了別的水,是不是摻了涪江水?”
“大人饒命,我們運水的車,在過涪江時翻了,盛水的木桶掉進江裏,木桶的蓋也丟了。我們好不容易才把木桶撈上來,桶裏混進了涪江水。我們以為您看不出來就運來了。您千萬別告訴太守,我們連夜再去運蜀江水,否則我們就沒命了。”為首的運水士卒跪下請求道。
“大人,高抬貴手。”其他士卒也跟著跪下請求。
“好,你們連夜去運。隻要明天運來,就誤不了工期,我們就都沒事,我也不會向太守說。”薄元道。
“好!好!我們馬上起程。”士卒們裝上水桶馬上又走了。
【活學活用】“真金不怕火煉”,“沒有金鋼鑽,別攬瓷器活”;處世謀事,要想在社會上立得住腳,就不能浮光掠影,隻求皮毛之知。心中有真正的本事,不管處於什麼樣不利的境地,退可以保全自己,進則可宏圖大展。
原文:“趨諸侯者以利。”
譯文:要使諸侯歸附,就用小利去引誘他,對於貪利的敵人,用小利去引誘他。
《孫子兵法》與軍事——智取絞城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合縱連橫,爭戰不息。
公元前700年,楚國發兵攻打位於湖北鄖地的絞國,很快楚國兵馬就將絞國都城團團圍住。絞侯看到楚國兵強馬壯、氣勢旺盛,自知出城迎戰,凶多吉少,就憑借絞城易守難攻的地勢,深閉城門,堅守不出。楚軍數次進攻,均被擊退。如此相持一個多月後,楚國大夫屈瑕經過仔細分析敵我雙方情況,認為絞城隻有智取,不可力克。他想出了一條“以魚餌釣大魚”的誘敵之計。
屈瑕對楚王說:“攻城不下,不如利而誘之。”楚王問他誘敵之法,屈瑕建議:趁絞城被圍月餘,城中缺少薪柴之時,派些士兵裝扮成樵夫上山打柴運回來,敵軍一定會出城劫奪柴草。先連續數十天讓他們獲些小利,等他們放鬆警惕,麻痹大意後,就會疏於防範,定會派出大批士兵出城劫奪柴草。我們就趁機設伏兵斷其後路,然後聚而殲之,乘勢奪城。楚王擔心絞國不會輕易上當,屈瑕肯定地說:“大王放心,絞國小而輕躁,輕躁則少謀略,有這麼香甜的釣餌,不愁他不上鉤。”
楚王就按照屈瑕的計謀而行,派一些士兵裝扮成樵夫上山打柴。絞侯聽探子報告有樵夫進山砍柴的情況,忙問這些樵夫有無楚軍保護。探子回報說,他們三三兩兩進山,並無兵士跟隨。絞侯馬上布置人馬,待樵夫背著柴草出山之時,就突然襲擊。如此絞國果然順利得手,抓了幾十個樵夫,劫奪了不少柴草。
連續數天之後,絞國從未失手,收獲頗大。見有利可圖,且並無風險,絞國士兵出城劫奪柴草的越來越多。
楚王見敵人已經吞下釣餌,就決定迅速張網捕魚。等絞國士兵仍像以前那樣出城劫掠時,樵夫們故意裝作嚇得沒命地奔跑。絞國士兵緊緊追趕,不知不覺就被引入楚軍的埋伏圈內。一時間伏兵四起,殺聲震天,絞國士兵棄刀丟槍,四散潰逃,死傷無數。楚王此時親率大軍攻城,絞國城中空虛,無力抵抗,隻得投降。
【活學活用】魚之所以咬餌,隻為貪吃。但它畢竟是“魚”。而人若因貪而咬“餌”,丟其自由或生命,實為可悲可歎。這樣與池中之魚也就無二樣了。
所以,修練德行,以備洞察事物細微變化之能力,也就成了不輕易咬“餌”的能人。
《孫子兵法》與政治——晉獻公滅虢
公元前659年夏天,晉國興兵攻伐虢國。伐虢就必須經過虞國,如果虞國不讓晉國的軍隊過境,晉國就束手無策。大臣荀息對晉獻公說:“虞國的國君虞公是個鼠目寸光的小人,見錢眼開,大王隻要把我們的國寶送給虞公,他一定肯答應借我們一條路,讓我們通過虞國。”
荀息說的“國寶”是指晉國馬廄中原產於屈地的千裏馬和國庫中原產於垂棘的璧。晉獻公最珍愛這兩件奇物,對荀息說:“這可是我最喜歡的寶物啊再說,虞國有宮之奇這樣的賢臣在,他們怎麼會蠢到‘借路’給我們這種地步呢?”
荀息道:“我們把千裏馬和璧送給虞公,不過是把千裏馬從這個馬廄牽到那個馬廄中,把璧從這個倉庫放到那個倉庫中,這些馬廄和倉庫早晚都是您的啊!宮之奇這個人足智多謀,但他不敢犯上強諫,虞公絕不會聽從他的勸告。”
晉獻公接受了荀息的建議,派人把千裏馬和璧送給虞公,虞公果然不聽從宮之奇的勸告,借路給晉國。晉軍經虞國到達虢國,攻占了虢國的都城,虢國遷都到上陽(今河南三門峽市東南),拚力死戰,晉軍知難而退,回到晉國。
公元前655年,晉國聚集精兵良將,再次向虞國借路攻伐虢國。宮之奇勸說虞公道:“虢虞兩國相互依存,虢國滅亡了,虞國也就日薄西山了。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說的正是虢虞兩國今天的形勢。試想,車都不存在了,連接車轂和輪圈的輔還能有嗎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覺得寒冷。請大王三思而行。”
虞公道:“晉國和我是同宗,絕不會害我!”他再次拒絕宮之奇的勸告,借路給了晉國。
宮之奇回到家中,對眾人說:“晉國此次出兵,勢在滅虢,回國途中,一定不會放過我們虞國,大家逃命去吧!”於是,帶領族人,逃離了虞國。
這一年八月,晉國大兵經虞國進入虢國,迅速攻克虢國的上陽,滅亡了虢國。凱旋途中,晉軍趁虞公毫無防備之機,一舉滅亡了虞國,虞公成了晉軍的俘虜,千裏馬和美璧也都重新回到獻公手中。
【活學活用】“以利誘之”在當今社會多體現在玩弄權術之人身上。以利誘其言為我所用,以利誘其行為害他人,是玩弄權術者慣用的伎倆。特別是以利引誘對方身邊的人出賣其主。當其主被“害”,此人也就成了犧牲品,既便僥幸留下,也隻能充當“門童”,做些鞠躬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