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孫子兵法·九地篇(1 / 3)

【原文】

孫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圍地,有死地。諸侯自戰其地者,為散地①。入人之地而不深者,為輕地②。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③。諸侯之地三屬④,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地⑤。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之眾者,為圍地⑥。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是故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絕⑦,衢地則合交⑧,重地則掠,圮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⑨,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敢問:敵眾整而將來,待之若何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⑩,攻其所不戒也。

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專,主人不克;掠於饒野,三軍足食;謹養而勿勞,並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

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盡力。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入深則拘,不得已則鬥。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

吾士無餘財,非惡貨也;無餘命,非惡壽也。令發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臥者涕交頤,投之無所往者,諸、劌之勇也。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濟而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齊勇若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將軍之事也。

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凡為客之道,深則專,淺則散。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四通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者,圍地也。無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將一其誌,輕地吾將使之屬,爭地吾將趨其後,交地吾將謹其守,衢地吾將固其結,重地吾將繼其食,圮地吾將進其途,圍地吾將塞其闕,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圍則禦,不得已則鬥,過則從。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一不知,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己之私,威加於敵,故其城可拔,其國可隳。

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害,勿告以利。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

故為兵之事,在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向,千裏殺將,是謂巧能成事者也。是故政舉之日,夷關折符,無通其使,厲於廊廟之上,以誅其事。敵人開闔,必亟入之。先其所愛,微與之期。踐墨隨敵,以決戰事。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注釋】

①散地:在自己領地內與敵作戰,士卒易逃散。

②輕地:士兵離本土不遠,危急時易於返回。

③交地:道路交錯,交通方便的地區。

④三屬(zhǔ):指敵我和其他諸侯國連接地區。

⑤重地:入敵境已深,越過許多敵國城邑。

⑥圍地:入口狹隘而歸途遠,進後艱難,敵若堵塞入口斷我退路,形如被圍。

⑦無絕:軍隊間應保持聯係,互相支援。

⑧合交:指結交鄰國,孤立敵人。

⑨上下不相收:上下失去聯係,不能收攏。

⑩由不虞之道:走敵人意料不到的道路。

主人不克:被進攻的一方無法戰勝進攻的主人,對方或敵人。克,戰勝。

固:牢固,這裏指軍心穩定。

拘:束縛,指人心專一而不渙散。

不求而得:不用要求,就得到士兵全力以赴的衝鋒陷陣。

偃臥者涕交頤:躺著時淚流麵頰。頤,麵頰。

率然:古傳說中的一種蛇,用來比喻軍隊,像率然那樣,哪一部分受擊,其他部分會予以支援。

常山:恒山。

攜:攜手,提攜。

革其謀:變更既定的計謀。革易:變更的意思。

事:職責。

屈伸之利:根據情況,該伸則伸,該屈則屈,最為有利。

使之屬(zhǔ):使自己的部隊部署相互連接。

進其途:迅速通過的意思。

塞其闕:堵塞缺口,使士卒不得不拚死作戰。

過則從:士卒陷入危險境地,就會聽從指揮。

預交:與諸侯結交。預,通“與”。

隳(huī):通“毀”,毀滅。

懸無政之令:頒發打破常規的法令。

並敵一向:集中兵力指向敵人的一點。

夷關折符:封鎖關口,廢除通行憑證。關,界門,關塞。符,古時軍用憑證。

無通其使:不與敵國來往。使,使節。

誅:治,引申為研究決定的意思。

敵人開闔:指敵人有隙可乘。闔,門扇。

必亟入之:須及時乘機而入,勿失良機。

微與之期:不與人約期交戰。微,無。

踐墨隨敵:實施計劃,隨敵情的變化而不斷加以改變。墨,既定計劃。

【譯文】

孫子說:根據用兵的法則,軍事地理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圍地,有死地。諸侯在自己境內作戰,叫做散地。進入敵國但入境不深,叫做輕地。我軍得到有利,敵軍得到也有利的,叫做爭地。我軍可以往,敵軍也可以來的地區,叫做交地。與多國交界的地區,先到達就可以得到天下之眾的地區,叫做衢地。進入敵國而且入境深,經過的城邑多的地區,叫做重地。山林、險阻、沼澤,一切難於行走的道路,叫做圮地。進口狹隘,退路迂曲,敵軍能以其少勝我多的地區,叫做圍地。迅速作戰則能生存,不迅速作戰則會覆滅的地區,叫做死地。所以散地不宜作戰,輕地不宜停留,爭地不宜進攻,交地行軍不可間斷,衢地當四麵交結諸侯,重地當掠取糧物,圮地當迅速通過,圍地當設製計謀,死地則應拚死一戰。

古代善於用兵的人,能使敵人前麵和後麵不相銜接,主力與非主力不相策應,官兵不相救援,上級與下級失去團結,士卒潰散難以集中,即使兵力集中也不能保持整齊。對我有利就行動對我無利就停止。試問:如果敵人人數眾多而且又陣勢嚴整地前來與我作戰,用什麼辦法對付回答是:先奪敵人的要害就能使他聽從於我。用兵的關鍵是靠神速,乘敵人尚未趕到,走敵人意想不到的道路,去攻擊敵人沒有防備的地方。

一般對敵國進攻作戰的規律是,越深入敵境,士卒的意誌越是專一,防守之敵越是不能抵禦;掠取富饒的鄉村,三軍就有足夠的糧食;注意休整軍隊,不使之過於疲勞,鼓足士氣,養精蓄銳;部署兵力,設製計謀,使敵人無法揣測我方意圖。

把軍隊投之於無路可走的境地,士卒就會寧可戰死也不會敗退。既然士卒寧死不退,就會竭盡全力。士卒陷於危險的境地就會無所畏懼;無路可走,軍心就會穩固;入敵境越深就會越拘束,迫不得已就會奮力拚鬥。所以不用訓練也會戒備,不用強求也能做到,不用約束也會親附,不用命令也會遵守,禁絕吉凶占卜,祛除疑慮,即使戰死也不會逃跑。

我軍士卒沒有多餘的錢財,並不是他們不愛錢財;不貪生怕死,也不是不想長壽。作戰命令下達的時候,士卒們坐著的淚濕衣襟,躺著的淚流滿麵,把他們投之於無路可走的絕地,他們就會像專諸、曹劌一樣勇敢。所以善於用兵的人,就好像率然一樣。率然是恒山的一種蛇,打它的頭,尾巴就會來救應,打它的尾巴,頭就會來救應,打它的身子,頭和尾巴就會一起過來救應。試問軍隊也能像率然一樣嗎?回答是可以。那吳國人與越國人是相互仇視的,但當他們同乘一條船渡河而遇到風險時,他們互相救援就像一個人的左右手。所以用聯馬埋車輪以示死戰,是靠不住的,使士卒齊心協力勇往直前如同一人,是治理軍隊的方法。兼顧剛強與柔弱,是利用地形環境的方法。所以善於用兵的人,能使全軍攜起手來像一個人一樣,這是由於客觀形勢迫使軍隊不得不這樣。

將帥用兵,要做到冷靜而沉穩,端莊穩重,嚴正而有條理。要能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他們對軍事行動毫無所知。經常變換作戰部署,改變計劃,使人們什麼也搞不清楚。經常改換宿營地,故意迂回行軍,使人們什麼也無法推測。將帥與他們約期會戰,就像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樣,斷其歸路;將帥與士卒深入別國境內,然後才告之於作戰目的,下令作戰。這就像驅趕羊群,趕過來,趕過去,不知道要上哪兒去。聚集三軍士卒,把他們置於危險的境地,這就是統帥軍隊應當做的事情。

九地的變化,通變的利處,士卒心理的掌握,都是不可不加以考察的。

一般進攻敵國作戰,進入敵國深則意誌專一,進入敵國淺則意誌渙散。離開本國進入敵境作戰,叫做絕地;四通八達的地區,是衢地;進入敵國很深的地區,是重地;進入敵國淺的地區,是輕地;背有險固前為隘口的地區,是圍地;無處可走的地區,是死地。

所以散地要使軍隊意誌統一,輕地要使軍隊緊密連接,爭地要使部隊迅速迂回敵後,交地要固守關口,衢地要謹慎防守,重地要補充糧食,圮地要迅速通過,圍地要堵塞缺口,死地則要顯示死戰的決心,殊死拚鬥。

所以士卒的心理情況是,遭敵包圍就會盡力抵抗;形勢危急、迫不得已就會拚死決鬥;深入困境就會聽從指揮。

所以,不知道諸侯的謀略,就不能與之交結;不知道山林、險阻、沼澤等地形,就不能行軍;沒有向導,就不能得地理之便。這幾方麵,如果有一個方麵考慮不到,就不能算做霸王之兵。凡是霸王之兵,攻打大國,就會使敵方召集不到民眾;威加於敵國,就能使敵國不能締結外交。所以不必去爭取與天下的諸侯交結,也不必去培植自己在天下的勢力,隻要伸展自己的力量,施加威力於敵國,就可以拔取敵人的城池,毀滅敵人的國都。

施行沒有常規的獎賞,執行不用規定的號令,使用三軍的兵,如同使用一個人一樣。令其執行任務,不要用言語申說;令其執行危險的命令,不要告之於有利條件。投士卒於死亡之地,然後他們才能轉死為生,使士卒陷於危境,然後才能奪取勝利。

所以,用兵作戰,在於謹慎地審察敵人的意圖,根據敵人的意圖,集中兵力指向敵軍的一點,千裏攻敵,斬殺敵將,這就叫做用巧妙的辦法克敵製勝。所以決定作戰之日,要閉鎖關口,銷毀符節,禁止敵國使節往來,在廟堂上再三激勵士卒,以責成具體任務。敵人打開門戶,就要迅速進入。首先奪取敵人的要害,暗地裏透露會戰期限。緊密跟隨敵人,尋找進攻的機會。所以,戰爭開始時好像處女那樣沉靜,敵人打開門戶時,就像逃脫的兔子一樣迅速敏捷,使敵人措手不及,無法抵擋。

【淺析】

《九地篇》上接《地形篇》是對於地形地理的討論與研究。這裏“地”不僅指自然地理,還包括客觀環境條件,這對於戰略行動的決定作用更大。正如孫子在本篇中所說的那樣“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