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孫子兵法·九地篇(3 / 3)

原文:“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之眾者,為衢地。衢地,吾將固其結。”

譯文:與多國交界的地區,先到達就可以得到天下之眾的,叫“衢地”。在“衢地”上,要鞏固與諸侯國的結盟。

“衢地必爭”,非原文,編者注。

《孫子兵法》與軍事——失街亭

三國時期,司馬懿用計殺掉叛將孟達後,奉魏主曹睿之令,統率20萬大軍殺奔祁山。諸葛亮在祁山大寨中聞知司馬懿統兵而來,急忙升帳議事。

諸葛亮道:“司馬懿此來,必定先取街亭,街亭是漢中的咽喉,街亭一失,糧道即斷,隴西一境不得安寧,誰能引兵擔此重任?”

參軍馬謖道:“卑職願往。”

蜀帝劉備在世時曾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諸葛亮想起劉備的話,心中有些猶豫,便說:“街亭雖小,但關係重大。此地一無城郭,二無險阻,守之不易,一旦有失,我軍就危險了。”

馬謖不以為然,說:“我自幼熟讀兵書,難道連一個小小的街亭都守不了嗎?”又說:“我願立下軍令狀,如有差失,以全家性命擔保!”

諸葛亮見馬謖胸有成竹,於是讓馬謖寫下軍令狀,撥給馬謖二萬五千精兵,又派上將王平做馬謖的副手,並囑咐王平:“我知你平生謹慎,才將如此重任委托給你。下寨時一定要立於要道之處,以免魏軍偷越。”

馬謖和王平引兵走後,諸葛亮還是不放心,又對將軍高翔說:“街亭上有一城,名為柳城,可以屯兵紮寨,今給你一萬兵,如街亭有失,可率兵增援。”高翔接令,領兵而去。

馬謖和王平來到街亭,看過地形後,王平建議在五路總口下寨,馬謖卻執意要在路口旁的一座小山上安寨。王平說:“在五路總口下寨,築起城垣,魏軍即使有十萬人馬也不能逾越,如果在山上安寨,魏軍將山包圍,怎麼辦?”馬謖笑道:“兵法上說:居高臨下,勢如破竹,到時候定使他魏軍片甲不存!”王平又勸道:“萬一魏軍斷了山上水源,我軍豈不是不戰自亂!”馬謖道:“兵法上說:置之死地而後生。魏軍斷我水源,我軍死戰,以一當十,不怕魏軍不敗!”於是,不聽王平勸告,傳令上山下寨。王平無奈,隻好率五千人馬在山西立一小寨,與馬謖的大寨形成犄角之勢,以便增援。

司馬懿兵抵街亭,見馬謖下寨在山上,不由仰天大笑,道:“孔明用這樣一個庸才,真是老天助我啊!”他一麵派大將張率兵擋住王平,一麵派人斷絕了山上的飲水,隨後將小山團團圍住。蜀軍在山上望見魏軍漫山遍野、隊伍威嚴,人人心中惶恐不安。馬謖下令向山下發起攻擊,蜀軍將士竟無人敢下山。不久,山上飲水點滴皆無,蜀軍將士更加惶恐不安;司馬懿下令放火燒山,蜀軍一片混亂。馬謖眼見守不住小山,拚死衝下山,殺開一條血路,向山西逃奔,幸得王平、高翔以及前來增援的大將魏延的救助,方才得以逃脫。

街亭一失,魏軍長驅直入,連諸葛亮也來不及後撤,被困西城縣城之中,被迫演出了一場“空城計”。

諸葛亮退回漢中,依照軍法將馬謖斬首示眾,又上表蜀後主劉禪,自行貶為右將軍,以究自己用人不當之過。

【活學活用】“衢地”,往往是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理優勢,占據了它,就占據了進攻的製高點,就掌握了主動權。故為兵家必爭之地。占據“衢地”,進可攻,退可守。古往今來,許多著名戰役皆是圍繞爭奪“衢地”而展開的。

《孫子兵法》與政治——水門事件

理查德·尼克鬆是美國第37任總統,是當代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他是因為“水門事件”而被迫辭去總統職務的。

1972年6月18日,《華盛頓郵報》在三版一個角落上以“水門大廈遭夜闖,神秘客身份費猜疑”為題第一次報道了“水門事件”。大意是:6月17日清晨,有五名男子攜帶無線電對講機、攝影機、電子監聽器材闖入華盛頓水門飯店民主黨全國總辦辦公室,被有關人員逮捕。這不過是一起司空見慣的“盜竊案”,沒有任何人對此引起重視。但是,不久,郵報上又披露,被捕的五人中有一名叫做詹姆斯·麥科德的人自稱是中央情報局雇員,受聘於尼克鬆,此事件與“爭取總統連任委員會”有關聯。在野黨——民主黨人立即開動輿論機器,緊緊盯住了尼克鬆總統,抨擊尼克鬆無視“民主”,竊聽民主黨有關總統競選機密,意圖以此為缺口,搞垮尼克鬆。

尼克鬆在事件發生之始,錯誤地認為這不過是一樁小事,認為掩蓋一下就會過去。但是,在任命格雷為聯邦調查局局長的聽證會上,格雷在談到白宮與水門事件的關係時,將白宮律師迪安牽連進去。為徹底擺脫水門事件的困擾,尼克鬆不得不解除了自己的四個最親密助手聯邦調查局長格雷、司法部長克蘭恩丁斯特以及霍爾德曼、埃利希曼的職務,而迪安為了保住自己竟不惜把白宮的所有機密大白於天下,尼克鬆的防線崩潰了。

民主黨人乘勝猛攻,不給尼克鬆一點喘息的機會,他們推舉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考克斯為處理水門事件特別檢察官。國務卿基辛格大吃一驚,對尼克鬆說:“考克斯是一大禍害,他是一直反對你的!”

基辛格不幸言中。當尼克鬆免去考克斯的職務時,不但為時已晚,這一舉動還造成了更惡劣的影響。民主黨人利用考克斯提供的九盤錄音帶——其中,有“18分半鍾的空白”——這些錄音帶是安裝在尼克鬆辦公室中,自動記錄尼克鬆在辦公室的談話內容的。尼克鬆無法向人們澄清他在這“18分鍾”內都說了些什麼。正是這一致命“空白”把尼克鬆逼到了懸崖的邊緣。

1974年8月8日,尼克鬆被迫宣布“辭職”,民主黨人勝利了。

【活學活用】政治鬥爭中的“衢地”常指一些重要職位或黨派的重要領袖,比如總統、部長、議員或黨魁等等,政治家們鬥爭、爭奪的焦點往往投在這些重要的“衢地”之上。一點小的失誤或新聞即可成為大的文章的切入點,以致互相傾軋、攻擊,借此打敗對手,維護己方利益。

尼克鬆的“水門事件”是如此,克林頓和萊溫斯基的“桃色新聞”也如此。

《孫子兵法》與經濟——海王的廣告戰略

位於深圳的海王集團創建於1989年,現已發展成為以醫藥工業為核心產業的大型企業集團,產業領域涉及國際業務、食品、房地產和第三產業,總資產超過20億元人民幣,1996年被國家經貿委和中國人民銀行評定為全國三百戶重點工業企業之一。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企業,2001年春節以前,除了股民和財經界人士之外,幾乎很少有人知道海王,更不知道海王是幹什麼的。

僅僅1年後,海王就成了中國一個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年終盤點,中國年度新銳榜中的年度企業就是海王製藥。海王成為2001年中國市場中最令人矚目的企業之一,這與海王的廣告戰略有著很大的關係。

在海王發布的“21世紀海王集團品牌戰略實施規劃”中,明確提出以大規模的廣告投入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於是,2001年,海王掀起了一場全國性的廣告運動,耗資近6億元,在中央電視台及全國十大衛視台同步推出,以密集的投放量和新穎的創意,在市場上一舉成名。

海王以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為廣告投放的切入點,以海王銀得菲為主打產品,給全國人民拜年;從“3·15”晚會開始,海王銀得菲的係列廣告批量投放中央電視台;2001年6月份,海王金樽、海王銀杏葉片廣告拍攝完成,並開始與海王銀得菲一起,通過在中央電視台的廣告投放,高密度地敲擊市場。海王廣告在中央電視台每天300多次的投放量一時震動了業界,人們直呼海王這種大規模投放現象好似“哈六藥”卷土重來。但與哈藥不同的是,海王的品牌整合得比較清晰,從整體投放量上看也不足以與哈藥鼎盛時相提並論。

海王廣告的密集投放,很快就帶動了市場的全麵啟動,各地經銷商的訂貨單不斷飛來,海王銀得菲、海王金樽、海王銀杏葉片等係列非處方藥品迅速鋪進了全國近五萬家藥店的櫃台,市場一線是捷報頻傳:海王金樽2001年7月份的銷售量躍升為6月份的300倍。2001年全年,銀得菲和銀杏葉片的銷售額均超過1個億。更讓海王欣喜的是,廣告不僅直接帶動了銀得菲、海王金樽、海王銀杏葉片等這些非處方藥的銷售增長,更引起了海王處方藥產品銷售的扶搖直上,這一額外產生的廣告附加效果是海王集團所沒有預料到的。海王廣告投放的另一成功之處在於,其所有投放都對海王品牌資產產生了積累,其產品廣告共同對“健康”的品牌核心理念形成有效支撐,海王作為健康產業的強勢品牌已初具雛形。

【活學活用】現代商戰,再也不是“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時代了。於是,廣告就成了商家們必爭的“衢地”。電視、報紙及其它媒體上的廣告大戰便硝煙彌漫、此起彼伏。投資幾億爭奪廣告播出的標王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可見,借助廣告這個傳播廣、影響大的“衢地”,往往能給企業帶來巨額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當然,廣告大戰也得量力而行,同時必須得有過硬的產品。如果單純指望廣告,不注重企業的發展後勁,如秦池那樣,雖爭得了中央電視台的廣告標王,但企業後續緩慢,很快便一蹶不振了。

《孫子兵法》與處世——機會必爭

這裏把機遇比喻成兵家的“衢地險關”,因為在處世中,要使自己事半功倍,關鍵在於掌握時機,隻要你能把握好機會,幸運女神就會降臨。

唐朝初年的軍事家李靖,是建立唐朝的功臣之一。

公元621年,李靖上書給唐高祖李淵,提出平定蕭統割據稱帝的十策,被任為行軍總管,隨趙郡李孝恭出征。

部隊進至長江三峽,適遇秋汛水漲,部下將士建議緩進,待江水退落再進兵。李靖認為“機不可失”,沒有接受部下的意見,揮軍而下,取得了勝利。

有時候,明明知道是運氣來了,但卻遲疑不決,錯過了好運。

有一次,一個獵人到林區去捕野雞,他用的捕獵機,像隻箱子,用木棍支起,木棍上係著的繩子一直拉到他隱蔽的灌木叢中。隻要野雞受到他撒下的玉米粒的引誘,一路啄食,就會進入箱子,他隻要一拉繩子就大功告成了。這天,飛來一群野雞,足有12隻,大概是餓久了,不一會,就有11隻走進了箱子。

他正想拉繩,可又想:還有一隻也會進去的,等等吧。於是就忍住不拉。

等了一會兒,那一隻不但沒有進去,反倒有4隻走了出來。

他後悔了,發誓隻要再有兩隻,哪怕是一隻重新進去,他就拉繩。可是,又有6隻走了出來。這時,如果拉繩,還能套住一隻,但他對失去的好運仍不服氣。終於,連最後一隻野雞也走了出來。這就是他屢次失去捕捉時機的結果。

當然,機會隻給那些準備好了的人,當它發現你並不準備接待它時,它通常會從門口進,又從窗口出了。

拿破侖在進軍意大利時,準備橫跨阿爾卑斯山,許多工程技術人員對此懷疑,隻說“可能會通過”。而英雄的拿破侖下定了決心,在對所有的士兵和裝備進行嚴格細心地檢查和補給後,部隊前進了。盡管這是一次危險的行軍,途中充滿了障礙,但統帥的精神鼓舞著將士們,他們沒有一個人掉隊,四天之後這支隊伍出現在意大利平原上。

有些事情表麵上看做不到,其實是可以做到的,隻要準備得好。但缺少決心和毅力是不行的,拿破侖不怕困難,就抓住了勝利的機會。

【活學活用】機遇是每個人生命裏的“必爭之地”。人們常說:“識時務者為俊傑”。認清時勢把握機會,甚至為自己創造機會,才能使你獲得成功,品嚐甘美。

弱者等待機會,強者創造機會。拉繩的獵人和拿破侖,你學哪一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