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坦克第1和第4集團軍司令員很快接到了以現有兵力立即行動,消滅楔入斯大林格勒方麵軍戰鬥隊形的敵人和恢複防禦態勢的命令。該兩個坦克集團軍的任務是:從南北兩麵突擊,斬斷德軍的楔形攻勢。7月25日10時,莫斯卡連科指揮的坦克第1集團軍的一個軍已開始進攻,集團軍的其他兵力隨後也投入了進攻。該集團軍部隊作戰英勇、堅決,迫使德軍轉入防禦繼而退卻了。克留喬金指揮的坦克第4集團軍於7月27日拂曉在第62、第64集團軍步兵和炮兵的支援下開始了突擊。
華西列夫斯基組織了坦克集團軍向頓河的突擊後,就飛向莫斯科,向蘇軍最高統帥部彙報自己關於斯大林格勒方麵軍的結論和建議。然而,戰況瞬息萬變,飛機飛得快仍比不上情況的變化快。當他正在空中飛行時,地麵上的情況又發生了變化:德軍製止了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反突擊的發展。
7月25日夜,斯大林指示華西列夫斯基親自同斯大林格勒方麵軍聯係,並轉達嚴肅的警告:
“最高統帥部堅決要求方麵軍軍事委員會……竭盡全力迅速肅清突入之敵,恢複防禦態勢”。
7月26日,斯大林指示華西列夫斯基傳達更加嚴厲的指示:“最高統帥部很不滿意斯大林格勒方麵軍首長的行動……最高統帥部要求,近幾日內務必毫無條件地恢複斯大林格勒地區——從克列茨卡亞到卡爾梅科夫防線,必須把敵人趕到奇爾河一線以外。如果方麵軍軍事委員會不能保證做到這一點,那就請直爽坦白地提出來。最高統帥部要求斯大林格勒方麵軍首長對是否準備執行這一指示做出明確答複。”
華西列夫斯基在發報機旁等待斯大林格勒方麵軍首長的答複,但戈爾多夫將軍到第62集團軍部隊去了。沒能馬上找到他。答複遲了一些:方麵軍首長向最高統帥部保證,完全執行最高統帥部的一切指示。
客觀地講,斯大林這一嚴厲指示的根據並不十分充分。因為德軍在戰場上直接占有優勢,尤其是坦克和航空兵。當時,斯大林格勒方麵軍編有38個師,其中一半是每師6000~8000人,其餘的都是每師1000~3000人。這些實力薄弱的兵團必須在50公裏的漫長正麵上作戰。整個斯大林格勒方麵軍也不過18.7萬人,坦克360輛,完好的作戰飛機337架,火炮和迫擊炮約1900門。而當麵德軍卻有25萬人,坦克近740輛,飛機1200架,火炮和迫擊炮750門。雙方兵力對比,德軍顯然處於壓倒優勢。因此,斯大林格勒方麵軍要完成最高統帥所賦予的任務並非易事,需要每一個軍人都付出巨大的努力。
斯大林收到斯大林格勒方麵軍軍事委員會關於堅決執行最高統帥部指示的保證後,心裏還不那麼踏實。他依然認為,有必要再次派華西列夫斯基到蘇德戰線最緊張的地方去,這是形勢的需要。7月27日淩晨1時,總參謀長就已經在斯大林格勒方麵軍的指揮所了。
隨後,斯大林吩咐準備一份特別嚴厲的命令:要求各部隊無條件地扼守所占領地區。他認為,蘇軍若繼續東撤,蘇聯整個國家就有遭到沉重災難的危險。斯大林口述了命令的基本原則,並命令總參謀部一絲不苟地監督各部隊無條件執行這一命令。
斯大林的這份口述命令是一份極其重要的軍事文件。它簡明扼要地評估了國家的總形勢,描繪了各個戰線的總形勢和敵情的真實情景,給蘇軍下達了最緊迫的任務:
“我們的祖國正經曆著艱難的日子……必須徹底鏟除這樣一些議論……如說我們國家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糧食永遠過剩。這種議論是自欺欺人的,是有害的,它隻會削弱我們自己而增強敵人。因為,如果我們不製止退卻,我們就會沒有糧食,沒有燃料,沒有金屬,沒有原料,沒有工廠,沒有鐵路……該是結束退卻的時候了。不得後退一步!現在該成為我們的主要口號……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部隊必須堅守所占領的地區,然後趕走和消滅敵人。”
斯大林口述命令中關於敵情和戰爭現階段性質的論斷也是非常有遠見的。這些論斷堪稱科學戰略預見的典範。他在口述命令中明確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