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食,有美酒,有美人,入夜的夢可能也是美的吧。
甜水井
甜水井是一條街名,在西安古城內的西南角。過去,全城隻有這一個地方的水是甜的。以含光門內的馬路為界,馬路的東邊,冰窖巷呀,報恩寺街呀的水都是苦的,怪不怪,自然界有很多事情真是說不清。解放前,西門裏有一口大井,4個轆轤,8個大桶,不停地打水,供全西安的商號使用。周圍的居民,自然也享福了。就是那些過路人,也要繞進街旁的四合院裏去討水喝呢。
現在,家家戶戶都用的是自來水,統一供水,味道一樣,那些四合院也拆了。為拆那邊陝西督軍陳樹藩的舊宅,曾鬧起不大不小的風波,但最終高樓還是林立了。我小時候,曾跟隨父母在甜水井旁的夏家什字街住過幾年,於磚鋪的巷道上遊戲,於深大的老院子裏捉迷藏,如今磚失院沒,麵目全非。
但我與甜水井的緣份,似乎割舍不斷,幾十年後,又住到離它不遠的四府街上,並且常去甜水井街附近買東西。那兒有個比較大的菜市場,品種齊全、時鮮價廉;那兒有個超市,各色成品食物任你挑選;那兒有西安城裏最大的天主教堂;那兒還有茶行咖啡、幹洗店、雜貨鋪、幼兒園、修車配鎖等等,總之,家常生活的味兒濃厚,又隨意方便。在現代化的都市裏,這點特別使人留戀。
有一度,甜水井那邊顯得混雜髒亂,地麵不平坦,房屋不整齊,道路擁擠難行,後來,政府下決心治理西南城角,將窪地平了,爛屋推了,重新規劃一番。一條大道寬直通暢,幾個小區優雅整潔,角上還搞了個公園,麵積雖然不大,可小巧安靜。最值得稱道的是,西南城角出現了一個“無極古玩城”,一溜兒二、三層高的仿古建築,樓前那些拴馬樁、石獅子、石門墩、舊木車,散發著曠古幽象。每到周末,各家齋號陳列的,地麵小攤鋪展的,全是文物古賞,幾千年的民間遺存,都在這兒出現了。不管是真是假,反正擺在漢唐的長安城裏,它就具有了真實的意味。
古玩城大門的北手,有一家“青都裏”炭燒店,一層是燒烤飯莊,二層是茶秀酒巴,地下一層是棋牌室,裝修典雅個性,偏重於日韓料理。樓側還有個很寬敞的平台,擺數排木質桌椅。夏夜,坐在平台上品茶飲酒,閑談曆史,一旁是安穩高聳的古城牆,一旁是樹木蔥鬱的小公園,愜意極了。
那衝茶的水,標明來自“甜水井”,也不管是真是假,反正你現在就坐在真實的古老的甜水井邊上。
貝幣的故事
最近,古城西安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博物館:錢幣博物館。站在館內的櫥窗前,望著那些精致的展品,我怦然心動。
中國貨幣的最早形式,是一種指甲蓋兒大小般的貝殼。那是遠古時期,人類的肌體很發達,不需穿衣服、不需化妝,最多隻用一片樹葉或獸皮掛在腰間遮住隱秘處。並且人的大腦思維也才剛剛啟動,眾人皆為兄弟姐妹,有好吃的東西大家共同分享,有洪水猛獸大家共同抵抗,有壯麗的景觀大家共同欣賞。沒有地界的劃分,沒有人與人的爭鬥,沒有心與心的算計。
後來有一個聰明愛美的人,在海邊的沙灘上,揀到一枚非常精致漂亮的小貝殼,它有指甲蓋兒那麼大,呈現著天然純淨的象牙白色,隱約可以看見暗藏在深處的血絲兒。它一麵是渾圓隆起的丘狀,另一麵則橢圓扁平,中間裂開一條長縫,兩邊排列著整齊精細的齒態。湊在耳邊一聽,縫隙中還發出細微的聲音,似乎在傳送什麼幽曲。這愛美的人就用一根樹皮繩兒拴起來掛在胸前。沒想到,這小貝殼引起了不少人的喜愛,你瞧瞧,我摸摸,成了小寵物。這人臉上有了光彩,心中有了驕傲,他又去海邊上撿了不少類形相似的小貝殼,掛滿了胸前,十分地炫耀。同時,占有欲使他心態發生了變化,誰想要小貝殼,就得幫我找吃的喝的、幫我幹活、在我麵前討好。
慢慢地,到了奴隸社會,小貝殼就演變成貨幣。奴隸主占有人力,自然也占有了貨幣。他們用小貝殼交換女人、交換食物、交換自己想要而又沒有的東西。
再後來,人們可能覺得小貝殼作為貨幣太自然、太隨意、太唾手可得,就用手工製造起石幣、布幣、鐵幣、銅幣、金幣、紙幣來。美麗的小貝殼被拋棄了,女性生殖崇拜的時代也過去了,人工、暴力、男權越來越強大。
端詳著這些小貝殼,我沉思良久。它們本來是大自然的產物,是純潔的精靈,是美的象征,隻因人為的原因,它們變成了貨幣,染上了血跡,印上了風塵,注入了邪惡。我仿佛聽到一縷縷如泣如訴般的幽怨之音,正從貝殼中飄蕩而來。